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3.05
世界哲學的對話場域——《世界哲學史》的開創性視野
文/涂育誠(黑體文化編輯)
哲學從來不是書架上厚重的經典,而是一場跨越時空、文明與思想的對話。從柏拉圖的「理念」到印度的「梵」,從孔子的「仁」到亞里斯多德的「德性」,從佛教的「空」到基督教的「恩典」,這些看似來自不同世界的概念,其實一直在互相對話,甚至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世界哲學史》正是一本讓這些對話清晰可見的鉅著,它不只是一本哲學史,而是一場世界級的思想交流,一次帶領讀者穿越文明的旅程。
這套書由日本哲學界百餘位學者聯手編纂,內容橫跨從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希臘到伊斯蘭、歐洲近代、甚至當代全球化時代的思想發展。與其說這是一部哲學史,不如說它是一本「世界哲學的導覽書」,帶著讀者走入不同文明的哲學思維,看看那些影響世界的思想是如何形成、交會,甚至衝突。
有趣的是,這本書特別強調東方與西方思想的對話。在我們的刻板印象裡,哲學好像總是從古希臘開始,但事實上,古印度的佛教哲學與希臘的斯多葛學派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相似的「心靈安寧」觀念,而中世紀的基督教經院哲學與宋明理學則不約而同地探討信仰與理性的關係。甚至,當十七世紀的歐洲透過耶穌會士開始接觸中國思想,王陽明的「格物致知」成了歐洲思想家討論的話題,這時我們才驚覺,哲學並不只是某個文明的產物,而是一直在交流、變形、發展。
更有趣的是,這套書不只是跨文化的對話,也帶我們看到古代與現代思想的連結。我們可能以為中世紀的神學已經是過去式,但事實上,經院哲學對理性與信仰的辯論,至今仍影響著當代宗教哲學甚至科學的發展;而現代佛教思潮,也仍然深受了近代印度及東亞的某些思想脈絡。換句話說,我們以為「過去」的哲學,常常還在影響「現在」,甚至可能決定「未來」。
此外,《世界哲學史》展現了日本哲學研究的獨特視角。在日本,哲學不只是對歐美思想的繼承,更是一種「在地化」的創造。日本學者在研究中國、印度、伊斯蘭哲學時,常以不同於歐美的詮釋框架,將儒家與禪宗視為東亞思想的核心脈絡,或將尼采與佛教思想並置,尋找「無常」與「權力意志」的交集。本書不只是知識的彙編,更是一種新的寫作方式,將哲學視為開放的、多層次的世界,而非僅僅是西方思想的延續。
當我們翻開這套書時,並不是在閱讀一堆艱深的哲學理論,而是參與一場全球思想的大旅行。在這趟旅程中,我們會發現,蘇格拉底的提問和我們的困惑並無不同,尼采的吶喊其實與我們的掙扎息息相關,而佛陀的智慧,也許比當代心理學更貼近內心的平靜。哲學不僅僅是歷史文獻,而是解讀現代世界的工具。《世界哲學史》不僅讓讀者理解哲學的歷程,更讓我們思考,如何在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這套《世界哲學史》,不只是一套哲學書,更是一場穿越時空、文明與思想的冒險。無論你是哲學愛好者,還是剛開始接觸哲學的讀者,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關心的問題與答案。在這場對話裡,沒有絕對的中心,只有不斷流動的思想,而這本書,正是這趟旅程最好的嚮導。
這套書由日本哲學界百餘位學者聯手編纂,內容橫跨從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希臘到伊斯蘭、歐洲近代、甚至當代全球化時代的思想發展。與其說這是一部哲學史,不如說它是一本「世界哲學的導覽書」,帶著讀者走入不同文明的哲學思維,看看那些影響世界的思想是如何形成、交會,甚至衝突。
有趣的是,這本書特別強調東方與西方思想的對話。在我們的刻板印象裡,哲學好像總是從古希臘開始,但事實上,古印度的佛教哲學與希臘的斯多葛學派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相似的「心靈安寧」觀念,而中世紀的基督教經院哲學與宋明理學則不約而同地探討信仰與理性的關係。甚至,當十七世紀的歐洲透過耶穌會士開始接觸中國思想,王陽明的「格物致知」成了歐洲思想家討論的話題,這時我們才驚覺,哲學並不只是某個文明的產物,而是一直在交流、變形、發展。
更有趣的是,這套書不只是跨文化的對話,也帶我們看到古代與現代思想的連結。我們可能以為中世紀的神學已經是過去式,但事實上,經院哲學對理性與信仰的辯論,至今仍影響著當代宗教哲學甚至科學的發展;而現代佛教思潮,也仍然深受了近代印度及東亞的某些思想脈絡。換句話說,我們以為「過去」的哲學,常常還在影響「現在」,甚至可能決定「未來」。
此外,《世界哲學史》展現了日本哲學研究的獨特視角。在日本,哲學不只是對歐美思想的繼承,更是一種「在地化」的創造。日本學者在研究中國、印度、伊斯蘭哲學時,常以不同於歐美的詮釋框架,將儒家與禪宗視為東亞思想的核心脈絡,或將尼采與佛教思想並置,尋找「無常」與「權力意志」的交集。本書不只是知識的彙編,更是一種新的寫作方式,將哲學視為開放的、多層次的世界,而非僅僅是西方思想的延續。
當我們翻開這套書時,並不是在閱讀一堆艱深的哲學理論,而是參與一場全球思想的大旅行。在這趟旅程中,我們會發現,蘇格拉底的提問和我們的困惑並無不同,尼采的吶喊其實與我們的掙扎息息相關,而佛陀的智慧,也許比當代心理學更貼近內心的平靜。哲學不僅僅是歷史文獻,而是解讀現代世界的工具。《世界哲學史》不僅讓讀者理解哲學的歷程,更讓我們思考,如何在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這套《世界哲學史》,不只是一套哲學書,更是一場穿越時空、文明與思想的冒險。無論你是哲學愛好者,還是剛開始接觸哲學的讀者,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關心的問題與答案。在這場對話裡,沒有絕對的中心,只有不斷流動的思想,而這本書,正是這趟旅程最好的嚮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