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5.16

演算法的下一步,就是讓人死也離不開網路

文/洪仕翰(衛城出版總編輯)
義大利哲學家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曾經觀察到,與我們的父祖輩不同,今天年輕人已愈來愈不說自己正在「上網」,也不太會在沒有網路時宣告自己即將「下線」。因為網路與演算法早已無所不在。社群平臺、串流影音、電子閱讀、金流支付、線上購物,還有電動車、Uber載客或外送等一坨拉庫智慧或數位服務。雲端不再遙遠,你我就生活在雲端,onlife取代了online。

為了深入探討演算法與科技公司對我們的影響,衛城先後引進了《雲端封建時代》與《扁平時代》,分別分析了政經權力、文化品味在數位時代的變化。如今,衛城更希望透過《雲端亡魂》一書,將視角延伸至一個同樣重要、卻特別容易被忽視的面向:網路時代如何改變了我們與死亡的關係。

凡是人就會死,這是你我都明白的道理。但在雲端時代,我們留在網路上的大量資訊、數位遺物與足跡,卻有可能代替我們長久保存下去。這些文字、照片與影音的數量正爆炸性成長,很快就將充斥網路世界,被後代與商業公司拿來營利──或者更慘,成為詐騙勒索等不法產業的一環。

在過去,有關「數位遺物」(人死後留在網路雲端的資料)的討論,就算有也僅侷限於個人層面,彷彿只有往生者家屬會受到影響、才需要關心(我該把往生家人的網路帳號設為紀念帳號嗎?還是該刪除)。如今,《雲端亡魂》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其實是攸關我們社會,乃至於人類文明的集體之事。因為這些數位遺物積累起來,就會影響到我們怎麼看待、處理與紀念前人的方式,甚至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或未來世代怎麼理解與看待今日的世界。

這一切聽起來有點超前部署,但除非我們對網路說不,否則這就是我們正在走的路。隨著我們愈來愈離不開科技帶來的便利服務,如今正是時候開始思考下一步:如果不希望死後的資料與形象任由不認識的科技大企業擺布,就有關心往生者數位個資的義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