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6.06

看見被遺忘的內心

文/錢滿姿(方舟文化資深主編)
當初審書時看了第一章,就被作者誠實的自我揭露所打動。她發現丈夫外遇後,明快果決地選擇離婚,但在那之後,腦子裡卻塞滿了各種問題,像是:變成單親媽媽的我能養活自己和女兒嗎?我們是不是要搬家?我有能力幫助女兒度過這段可怕的時期嗎?

身為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離婚後過了五年,她仍走不出對於孤獨的恐懼。她赤裸裸地坦承,「我以為我了解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我以為我知道如何從創傷中走出來。然而,恰好相反,成人生活中最低谷的時刻,讓我知道自己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這段經歷讓她意識到,傳統的談話療法有可能會反覆觸發大腦的恐懼中樞,讓前來求助的人受到二次傷害。於是她花了許多年研究自我挫敗模式與大腦活動之間的關係,運用最新的大腦科學,開創了「塑造勇敢大腦」六步驟:

STEP 1:講述你的故事
STEP 2:找出你的地雷
STEP 3:描述自我破壞的模式
STEP 4:想像最壞的情境
STEP 5:塑造勇敢的大腦
STEP 6:走出恐懼的牢籠

近來我在工作上跟同事發生了衝突,正在煩惱怎麼進一步溝通時,這本書的第三章「你害怕起衝突嗎?」竟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第一步,用寫日記的方式講述我的故事,釐清內在有哪些情緒。第二步,找出我的地雷,當我感覺到不被信任,就會引發內在的憤怒、委屈和不安。第三步,我的自我破壞模式,是不斷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把大部分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我也發現自己很害怕衝突,以為在職場上只要迴避正面衝突,不表達真正的情緒,問題就可以解決。但就像作者說的,為了避免衝突,我們會壓抑憤怒或討好他人,結果怒氣反而會用隱晦的方式釋放出來,惹得別人不舒服、不開心。或者我們會因為自己的感受而責怪對方,忽略自己在衝突中扮演的角色。長久累積的負面情緒,使我變成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地雷,我和同事在一次對話中擦槍走火,積壓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

冷靜下來後,我鼓起勇氣向同事說出真正的感受,並討論日後相處上彼此會更自在的界限。原來衝突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只要好好面對,就有改變的可能。

我每週固定上一次瑜伽課,藉此轉換頻率,暫時從工作的壓力中抽離,但是,坦白說,到了瑜伽課最後的環節「大休息」,有時還是很難專注於當下,一直想著工作的未盡事宜。這次花了15分鐘做了第三章的「專注冥想練習」,做完之後,我的呼吸變得和緩了,身體不再那麼緊繃,腳步也放慢下來。

我發現即使有許多獨處的時間,也不見得能深刻地自我覺察,往往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外在的事物,卻很少聆聽內在真正的需求。這本書,幫助我看到了很重要、卻常常被遺忘的――我的內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