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7.14

在對立的年代,他選擇「不恨任何人」── 金鼎獎作者張友漁最新作品《記恨家族》

文/李幼婷(親子天下童書編輯部副總監)
「別人家裡醃製泡菜和醬瓜,我們家醃製仇恨。」

記得收到書稿的那天,才剛看到開頭這句話就被吸了進去。作者唯妙唯肖的形容,為故事裡的家族做了最好的注解,也讓人好奇這家人發生了什麼事情,才會擁有一缸子的仇恨?

主角楊吉星的爸媽生了五個孩子,並且用「家和萬事興」的排序來幫他們命名,但諷刺的是,楊家偏偏家不和事不興,從楊吉星有記憶以來,四個與他年紀差距很大的兄姊就離開家裡,從此不相往來,只剩下他陪伴老爸爸、老媽媽經營著一間腳踏車店,一家三口一起生活。

身為幼子的楊吉星,雖然對消弭家庭矛盾無能為力,卻也知道仇恨不是什麼好東西,升上國中後,因一篇作文題目作為契機,他決定打破這個家族傳統,立下「不恨任何人」的挑戰。但上天彷彿捉弄他似的,各種阻礙接踵而至,不僅他的哥哥們突然回到家裡,互揭瘡疤,過去不堪的回憶重新浮出檯面;學校裡的學長和同學不是霸凌他、刺破他的腳踏車胎,就是亂傳他和女生的謠言,楊吉星真的可以不恨任何人嗎?

楊吉星曾說自己是家中的異類,因為他不醃製任何東西,也還沒有恨可以用來醃製。但透過這個十四歲少年的目光,我們會看到「恨意」經常是在不知不覺中萌芽,它藏在日常各種人際關係的衝突裡,也存在不同的意見和聲音裡,一不留神就會探出頭來,如果任由它操控自己,對別人口出惡言或展開報復,這頭被負面情緒所餵養的怪獸就會越長越大,最後不可收拾。

《記恨家族》是作者張友漁繼《我的同學是一隻熊》後的最新作品,帶領讀者將視角從美麗的臺灣山林,轉向每個家庭裡都有的那本經。作者用她入微的觀察力和對這片土地的情感,刻劃出一幀幀熟悉的場景畫面,不管是街邊的店面招牌、盛開的阿勃勒,還是透天厝裡的格局擺設,親切得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在現今社會充滿爭執、對立的氛圍中,當我們像楊吉星遭遇挫折、背叛、衝突……選擇去仇恨、責怪對方是相對簡單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不恨,或是至少保持善良。我很喜歡作者在序中的這段文字:「我們是複雜的人類,會記恨記仇;我們也是渴望內在清朗舒爽的人類,是否能解開仇恨的結,就看你有多渴望內在的自由。」如果你也有待解的心結,或是想將充滿紛擾的世界暫停靜音,不妨來看看這本書,相信會在裡面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