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9.03
世界,就存在植物的體內
文/蔡維鋼(平安文化編輯)
不論我們對植物懷有什麼想法,它們仍然持續向上伸展,迎向太陽。在全球環境滿目瘡痍的當下,植物讓我們窺見一種蒼翠的思考方式。我們如果要真正成為這個世界的一分子,如果要確切意識到這個世界激盪翻騰的活力,瞭解植物將會為人類開啟一種全新的理解:亦即我們與這種陌生又熟悉,而且本身也相當精明的生命型態共享這顆行星,同時我們的生命也拜它們所賜。
――柔伊.施蘭格
請看看窗外的綠色生物:那盆栽植、那片草地,以及那顆大樹。想想看,一個生命如果一輩子都在不斷生長,卻又只紮根在一個地方,他面臨的挑戰將是多麼巨大。植物可說是最瘋狂的旅人,它生存的奧秘有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強韌。在億萬年的遷移和進化中,植物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存姿態,還演化出各種生命,甚至包含「人類」在內。它們的生存方式獨具創造性,而且巧妙得令人難以置信。
你知道植物遭遇危險的時候,為了增強防禦會跟附近的植物溝通,還會利用電進行內部交流嗎?你知道植物其實也有耳朵,而且聽得到毛毛蟲啃食自己的聲音嗎?你知道植物能記住蜜蜂來訪的時間與次數,並巧妙計算何時應該釋放花粉嗎?雖然植物沒有大腦,但植物的細胞一直在進行某種「思考」,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如何完成。而植物所有驚人的舉動,都證明了他們是聰明的存在,他們不但具備感知能力,還懂算數、有時間概念。
人類之所以意識不到植物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能幹,或許是因為植物的變化緩慢,難以察覺他們的行動,以致於沒能意識到,他們其實擁有感知思維的能力。所以,請再次看看窗外的那盆栽植、那片草地,以及那顆大樹,並認真思考一下:植物是否存有意識?或是問自己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植物,有智慧嗎?
柔伊.施蘭格的《食光者》破除了動植物涇渭分明的迷思,用知識辯論大膽挑戰科學爭議,透過眾多令人大開眼界的新發現,讓我們看見:植物並沒有模仿人類的智慧,而是形成了一個平行的系統。本書也讓我們了解到,以光為食的植物不僅藉由光合作用,為一切生命提供必須的氧氣,更讓我們明白,存在就該以互惠的方式建構世界,而世界就存在植物體內――除此之外,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