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9.06
是「需要」?還是「想要」?
文/Peko(碁峰童書產品經理)
最近我正在搬家,一邊整理物品,一邊懊惱家中重複購買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有些是跟風購入的育兒用品,有些則是為了湊滿額折扣,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時囤積的不實穿衣物。
我原以為是孩子長大了,家裡的空間才顯得越來越擁擠,直到物品逐漸搬空,我才驚覺——問題不在於房子太小,而是我買得實在太多了!
購物的初衷,是為了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卻不知不覺成了生活的負擔。
在《什麼都不買的那一天:兒童金錢品格教育》中,故事的主角明浩和爸爸原本過著毫無節制的消費生活。明浩總是有買不完的玩具,爸爸則沉迷於過度飲食和電視購物,讓媽媽對他們的行為感到無奈。直到他們搬到純樸的彩緞村,遇見新鄰居蕾妍一家,一切才開始改變。
蕾妍是個特別的女孩,她積極參與社區耕作、舉辦跳蚤市場,與家人一起實踐分享與循環經濟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實踐「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遠離過度消費,回歸簡單、知足的生活。
其實,「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Buy Nothing Day)並不是虛構的節日,而是一項真實存在的國際性活動。
這項活動由加拿大藝術家特德•戴夫(Ted Dave)於1992年發起,通常在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舉行,正好與美國「黑色星期五」(一年中最瘋狂的購物折扣日)同一天。參與者會在這天不花一毛錢購買任何東西,透過實際行動對抗過度消費,並培養理性消費和簡單生活的態度。
故事中,明浩熱衷於收集「藍槍」系列模型玩具,他已經擁有第一彈、第二彈和第四彈,唯獨缺少的第三彈,偏偏這款模型正在「我家超商」以五折特價限時販售!
然而,明浩早已和媽媽約定好,這天是「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不能花錢購買任何物品。面對夢寐以求的模型,他能堅守承諾嗎?透過這一天的考驗,他能釐清內心的「需要」與「想要」,並做出自己的選擇嗎?
理性消費的態度,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而是需要透過引導、練習與實際生活經驗來慢慢培養。
搬家的過程中,我和孩子一起整理、分類物品時,孩子也提出了許多減少浪費、環保再利用的點子,例如:太小的衣服可以捐給需要的人、不看的書可以送到班上的圖書區、參與社區舉辦的跳蚤市場、每次去購物時要先列出購物清單。
從孩子的眼中,看見了對環保與善良消費的理解與行動力,這些小小的舉動,正是減少過度消費、減輕地球負擔的重要開始。
就像書中的明浩和蕾妍,在「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他們雖然什麼也沒買,卻盡情享受了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內心因而感到無比滿足。我們唯有擺脫對物質的過度依賴,才能讓每一分錢都花得更有意義,讓生活充滿更多真正的快樂。
擁有越少,得到更多——學會節制,找回真實的快樂!
我原以為是孩子長大了,家裡的空間才顯得越來越擁擠,直到物品逐漸搬空,我才驚覺——問題不在於房子太小,而是我買得實在太多了!
購物的初衷,是為了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卻不知不覺成了生活的負擔。
在《什麼都不買的那一天:兒童金錢品格教育》中,故事的主角明浩和爸爸原本過著毫無節制的消費生活。明浩總是有買不完的玩具,爸爸則沉迷於過度飲食和電視購物,讓媽媽對他們的行為感到無奈。直到他們搬到純樸的彩緞村,遇見新鄰居蕾妍一家,一切才開始改變。
蕾妍是個特別的女孩,她積極參與社區耕作、舉辦跳蚤市場,與家人一起實踐分享與循環經濟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實踐「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遠離過度消費,回歸簡單、知足的生活。
其實,「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Buy Nothing Day)並不是虛構的節日,而是一項真實存在的國際性活動。
這項活動由加拿大藝術家特德•戴夫(Ted Dave)於1992年發起,通常在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舉行,正好與美國「黑色星期五」(一年中最瘋狂的購物折扣日)同一天。參與者會在這天不花一毛錢購買任何東西,透過實際行動對抗過度消費,並培養理性消費和簡單生活的態度。
故事中,明浩熱衷於收集「藍槍」系列模型玩具,他已經擁有第一彈、第二彈和第四彈,唯獨缺少的第三彈,偏偏這款模型正在「我家超商」以五折特價限時販售!
然而,明浩早已和媽媽約定好,這天是「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不能花錢購買任何物品。面對夢寐以求的模型,他能堅守承諾嗎?透過這一天的考驗,他能釐清內心的「需要」與「想要」,並做出自己的選擇嗎?
理性消費的態度,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而是需要透過引導、練習與實際生活經驗來慢慢培養。
搬家的過程中,我和孩子一起整理、分類物品時,孩子也提出了許多減少浪費、環保再利用的點子,例如:太小的衣服可以捐給需要的人、不看的書可以送到班上的圖書區、參與社區舉辦的跳蚤市場、每次去購物時要先列出購物清單。
從孩子的眼中,看見了對環保與善良消費的理解與行動力,這些小小的舉動,正是減少過度消費、減輕地球負擔的重要開始。
就像書中的明浩和蕾妍,在「不買任何東西的日子」,他們雖然什麼也沒買,卻盡情享受了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內心因而感到無比滿足。我們唯有擺脫對物質的過度依賴,才能讓每一分錢都花得更有意義,讓生活充滿更多真正的快樂。
擁有越少,得到更多——學會節制,找回真實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