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09.08

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卻讓她要殺夫才能活命?

文/鍾昀珊(一起來出版編輯)
你或許聽過她的案件,但只有打開這本書,才能聽見她的心聲。

2017年,一名法國女子瓦蕾麗.巴科(Valérie Bacot)槍殺丈夫被捕,背後故事震驚全球,甚至感動超過百萬人連署,希望總統特赦她。

原來,巴科從12歲開始,長期被繼父當成性奴隸,之後被迫跟這個強暴犯結婚,還生下4個小孩,並持續受到監控、虐待和死亡威脅。她直到2016年開槍殺了對方,才擺脫持續20多年的地獄生活。

我跟很多人一樣,起初是從新聞報導和真實犯罪故事節目中,認識這位當事人。但在《視而不見》選書、編輯的過程中,我才透過這本回憶錄,第一次從她的視角完整讀到她的故事,聽見她案件背後的心聲。

這本書寫在2021年案件判決之前,雖然篇幅不長,卻濃縮了她比戲劇更加離奇的人生;更真誠紀錄了她既是兇手,也是受害者的矛盾心理。本書當初一出版就登上暢銷榜,激起整個法國極大的聲援與檢討聲浪。不僅澈底改變現代法治社會對家暴的想像,更引發無數改革浪潮。

這樣的事件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在台灣,每3分鐘就有一起家暴,尤其在編輯過程中,甚至還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土城當街殺妻案。為何家暴受害者難以向外求助?又為何社會無法有效保護他們?這些都是大眾迫切關心的課題。

▌人性最恐怖的惡,是整個社會一起養大的


這起悲劇,實際上一直持續到智慧型手機普及後的網路時代,其中最離譜的是,巴科在受害的20多年中一度報警、通報社工,卻依然無法脫離丈夫控制。大家都知道,但都視而不見。她的狀況要不是被當成不宜張揚的家族恥辱,就是要她自己處理的「家務事」。

事實上,相似的悲劇,一再重演。2012年,法國發生40萬人連署請求總統特赦的索瓦日殺夫案,索瓦日(Jacqueline Sauvage)不堪丈夫40多年不斷家暴與性侵女兒,於是親手殺了丈夫。2020年,法國又發生大規模迷姦案,吉賽兒(Gisèle Pelicot)長年被丈夫下藥迷姦,且遭丈夫在網路廣邀的多名男子性侵。

悲劇重演的原因在於,社會的共犯結構並沒有改變。加害者通常不是一開始就犯下令人髮指的大惡,而是會慢慢試探底線。像巴科的繼父丹尼爾,一開始在家只是大吼大叫,後來開始性侵、虐待巴科,但都沒有人真正阻止他,連巴科的親生媽媽也選擇袒護。就像溫水煮青蛙,受害者在國家的社福、司法體制的「保護」下,總是無法被及時救援。

惡,就是這樣被集體沉默養大的。

▌ 性暴力的本質是「權力」


本書提出了一個獨特又深刻的觀察:加害者並不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性衝動,而是想藉由侵犯弱小,展現自己的權力。

在書中,巴科多次形容丈夫「在享用我的恐懼」,而逼她賣身也不只為了錢,「他要的,是能夠親眼看著這一切,並且從羞辱我的過程中獲取快感」。

加害者得到愈來愈大的權力,其實多半是因為社會選擇沉默甚至羞辱被害者。閱讀過程中,我一直帶著一個疑問:「明明是同一個社會,為什麼一開始沒人關心,後來卻有百萬人聲援?那這樣的聲援真的能改變什麼嗎?」我愈讀愈明白,因為一開始發聲的人,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巴科丈夫的妹妹,就因揭發哥哥的惡行,被家族斷聯──家人指控她「害哥哥被關了兩年半,還害全家族蒙羞」。

對於連署特赦的百萬人而言,要付出的代價並不那麼高昂。不過,聲援也不代表完全沒有意義。我在巴科的自述中看見,那些外界對於家暴受害者的指責「為什麼不逃?」、「自己不離開就是活該」,其實都是二度傷害。我們能做的,或許不是要求受害者馬上離開,而是在一旁陪伴,讓他們知道自己不該被這樣對待、而且當他們有勇氣離開的那天,我們一定會在。

我們該做的不是一味想說服,而是降低行動的阻力。

▌ 為了所有活在沉默之中的人,她寫下這本勇氣之書


槍響後,惡夢仍未結束。

丈夫丹尼爾死後,巴科還是活在他的控制裡。她腦海裡仍充斥他命令的聲音,還會下意識檢查浴室的毛巾、衛生紙是不是照他喜歡的方式擺好。這些小細節,堆疊成她整個人生。一般人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像是今天想吃什麼、要看什麼節目,她都沒辦法自己決定。

因為從12歲開始,她就必須以丹尼爾為中心活著,從來沒有機會建構自我。就連逃跑的勇氣,也被消磨殆盡。甚至每當她遇到困難、懷孕時,第一個想到的,竟是去找丹尼爾商量。丹尼爾就是家中唯一的權力核心。

有人說,孩子是吸收父母情緒長大的,巴科的孩子們也是。他們為了不激怒父親毒打,從小就學會察言觀色、保持沉默,甚至因此患有語言、閱讀障礙,也曾試圖自殺。那些打在身體的痛久了竟然能忍,但精神的凌遲,卻永遠無法習慣。書中有一幕特別讓人心疼,巴科趁丈夫不在,偷偷帶著小女兒到院子,因為女兒壓抑到喘不過氣,希望能出去外面放聲大喊。

編這本書時,不禁自問:如果我在這個情境下,會不會早就活不下去了?而巴科在最絕望的低谷,想的卻是要活下去才能保護孩子。她不但沒有拿孩子出氣,還拼命想給他們一個幸福的童年。就連她最後會下手殺掉丈夫,都是為了保護女兒不被獸父侵犯。這一切讓我震撼。

經歷這麼恐怖的人生,終於獲釋後,她沒有選擇獨善其身,反而發聲幫助更多家暴受害者脫離困境,讓更多人從操縱者手上奪回自己的聲音。她的這種無私精神,我們也可以在書本的最後看見。

願每個需要我們挺身而出的時刻,都會想起這本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