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10.06

達利歐給投資人的全球財政警告

文/商業周刊出版處
你我每天的投資決策,與世界各國的財政狀況緊密相連。當美國過度舉債放福利、中國房市債務膨脹、日本長期停滯,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在新書《國家為什麼會破產》中提醒:理解總體經濟脈動與「大債週期」,已經不是經濟學家的專利,而是每一個想守住財富的人必修的課。

危機不是突如其來,而是規律的必然


達利歐觀察數百年的經濟歷史,歸納出一個核心規律:國家會因為債務而興,也會因為債務而衰。當利率低、信貸快速擴張時,經濟繁榮看似無限,但同時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最終資產泡沫破裂、信貸收縮,國家必須面對痛苦的去槓桿化──這就是「大債週期」不可避免的經濟下行階段。

日本:觸底同時原地踏步


若要理解「國家債台高築」,日本是最鮮明的案例。1990 年代之後,巨大的房市泡沫破裂,政府與央行只能不斷以寬鬆貨幣拖延,結果是一場長達三十年的停滯。即便今天,雖然通膨出現回升、赤字收斂,但結構改革緩慢,日本仍在等待真正的轉機。

中國:繁榮後的負擔


中國近年的債務累積,尤其是地方政府與房地產部門,已成為潛在炸彈。表面上,央行透過維持流動性避免系統性崩潰,但週期規律顯示:遲早必須面對債務重組與結構調整。若無改革,中國恐怕重演日本「失落三十年」。

美國:接近破產臨界點


美國的債務問題同樣嚴峻。達利歐指出,美國的大債週期已走到末段:光是政府債務利息支出,就快要壓垮稅收收入。依照目前走勢,十五年後利息負擔將達收入的 1.5 倍,這已經是破產的警告線。川普急推關稅措施,正是來自這股壓力。達利歐提出「3%減債解方」──削減支出、增加稅收、降息──希望將赤字控制在 GDP 的 3% 左右,以減少劇烈衝擊。

投資人應如何自保?


達利歐提醒投資人對潛在風險保持警惕,避免持有過度負債政府的債務和貨幣,在全球市場起伏之際的投資建議有:
•調整資產配置:黃金、原物料與股票在危機時期表現通常優於債券。
•聚焦基本面:避免過度依賴問題國家,選擇基本面強勁、財政穩健的市場。
•投資低風險區域:印度、東協及波灣國家等地區,擁有人口紅利、政治中立與新科技加持,長期投資價值更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