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5.10.14

慢慢來也沒關係,《慢捨離》陪你打開整理的開關,重拾空間的輕盈與自在

文/天下雜誌出版 資深編輯 何靜芬
每到週末,甚至是每年年底,內心都有這樣一個焦慮:大掃除修羅場又要來了!我們都知道,整理很必要,也對斷捨離的概念不陌生、明白防微杜漸的道理,卻總是缺乏動力,能拖一天算一天!實際要動手時,也會卡在「怕浪費」或「萬一還要用」的掙扎之中。《慢捨離》的出現,正是在這樣的矛盾裡,以更柔軟、更有節奏感的方式,陪伴我們整理物品與情緒的糾結。

大多數的我們都只有一個生活空間,不論是精挑細選的租屋宅,或努力存錢入手的夢想「好」宅,我們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空間」是固定的,不會變大,也不會變小,但儲放在這個空間裡的東西多寡,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作者黃惠如延續其暢銷書《慢老》的思路,當我們能接受「老不可逆」,才能跟著歲月聰明慢老;當我們正視「空間有限、東西真的太多」,才能真正開啟整理之路。

在編輯的過程中,作者曾經分享一個小故事,若是想減肥的人一走進診間就說:「請給我減重食譜」,這樣的減肥結果,往往是復胖收場。整理也是一樣,若是沒有改變生活習慣,只想短時間一陣暴丟,很快就會復亂。

到底要如何開始?書中讓人覺得很安慰的一個重點是,在整理的過程中「捨不得」這件事本身就是合理的。因此作者建議準備一個「也許箱」,把暫時無法抉擇的東西放進去,既不影響整理的進度,也給自己一點緩衝的時間,避免因為猶豫或焦慮而做出衝動決定。這樣的做法,有助於建立整理的自信。

在《慢捨離》裡,作者也提供了不同生活場景的「馬上丟清單」,如果你需要指引,可以跟著丟,當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版本,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重點是「開始」。

此外,整理的重點是「持續」,把家事拆解成可以完成的任務;短時間可做完的家務,不要猶豫馬上做。這些原則看似簡單,但在時間與能量都有限的日常中,恰恰是最可行的路徑。《慢捨離》還有個小提醒,「不復亂」並不等於永遠不亂,我們還需要為空間「新陳代謝」,例如買一件新衣服之前,需要先思考我需要淘汰哪一件舊衣服,才能為衣櫃騰出空間?這個心法很有用,無形中也省了荷包。

對我來說,《慢捨離》最直接的收穫,是一種「可以開始」的感覺,不需要等到某個特定時機、不需要有壓力,也不必讓自己變成家事達人才能動手。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特別是從「平面」開啟第一步,不論是書桌、茶几、流理台,就算做不到馬上淨空,至少先清掉不必要的雜物,視覺淨化的效果,很真實,你會很滿意這樣小小的改變。

如果你曾經因為「整理」感到挫折,或者心裡常對滿屋子的東西感到負擔,但又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慢捨離》可以幫助你,陪伴你,一點一滴清出生活的空間,也找回內心的富足與自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