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0.03.29

文字魔術師 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文/Mai(文字工作者)
瑞典的驚悚小說結構之中,少有超自然的元素出現,內容必須是百分之百寫實。近年來卻有一個人打破常規,在作品中加了必須靠吸食人血而存活的人種,也在另一部作品中創造了人死復活的詭譎場景,他不但成功了,還揚名國際,被稱為瑞典的史蒂芬.金。他是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區小鎮布雷奇堡的他,從小便夢想能闖出一番名堂,於是學習變魔術,成了魔術師,還在北歐魔術牌技比賽中贏得第二名。之後他嘗試講笑話逗人,成了脫口秀喜劇藝人,一做就做了十二年,直到他找到最終的熱情:寫作。透過寫作,倫德維斯特終於實現兒時夢想,處女作《血色童話》(小異)就讓他一舉成為瑞典家喻戶曉的小說家。

定位為恐怖小說的《血色童話》超脫了類型小說的界限,獲得了瑞典的「拉格洛夫文學獎」,許多書評家認為,倫德維斯特看似低調、實則爆發力十足的寫作風格,讓文學更增添了多樣性。

故事主角奧斯卡是個寂寞的十二歲男孩,父母離異後,與保護欲過強的母親住在一起。在學校,他飽受同學們欺凌,被喊豬頭、學豬叫,在精神上及身體上都受盡欺侮。直到某天夜裡他遇到了依萊,首次嘗到了愛情的滋味,也因為這份愛,讓他終於有勇氣起身反抗那些欺凌他的人。

在《血色童話》裡,倫德維斯特將場景設在他最熟悉的故鄉布雷奇堡,而且時間設在八○年代,由此推算出來,書中奧斯卡的角色,頗帶點自傳性的色彩,事實上倫德維斯特表示,他寫這本書有點基於報復的心理,因為他小時候也是霸凌的受害者,書中欺負奧斯卡的三名少年,靈感正是來自小時候欺負他的三名少年(還刻意取相似的名字),就不難猜測這三名少年在《血色童話》裡的下場會是如何了。

《血色童話》出版當時,吸血鬼類型小說正好捲土而來,重新獲得廣大讀者的喜愛,但倫德維斯特筆下的吸血鬼,既不是古老時代的憂鬱貴族,也不是金髮藍眼的帥哥,而是不得不到處藏匿、倚靠人類殺人取血來存活的小孩。在斯德哥爾摩寒冷的冬季裡,只穿著薄薄的粉紅線衫,全身散發出腐敗似的臭味,擁有著十二歲女孩的身形,臉龐卻有時慘白得如老朽的依萊,其實是已活了兩百多年的吸血鬼。依萊的身世背負著許多無奈,他原是奴隸家庭最小的孩子,也是全村最漂亮的小孩。卻因為一場貴族們的玩樂遊戲,讓他永遠成了必須倚靠吸血存活的小孩。《血色童話》營造出陰鬱寂涼氛圍,雖是以十二、三歲的孩子為主角,卻充滿了成人殘酷現實的悲哀。

倫德維斯特著重的不是血腥與爆力,也非追求恐怖的極限刺激,他想要探討的是人類面對未知時的反應,以及「愛」是否是能解救人類免於恐懼及傷害的最終利器。因此,在倫德維斯特的恐怖小說裡,情感往往是最強最大的元素。而這也直接投射在他的第二本長篇小說《斯德哥爾摩復活人》(小異)。

在《斯德哥爾摩復活人》裡,倫德維斯特再次將他無限的想像力,發揮到更極致的狀態,劇情上,鋪陳更多細微的層次。他創造了一個如末日般的景象:死去的人活了回來。以往的殭屍電影及小說,大多充斥著黑色幽默、血腥、砍殺等熱鬧景象,這些在倫德維斯特的筆下看不到,他所要表達出的是更深層的寓意,深入探掘存在的最核心本質。如果死人開始活了回來,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國家、政府、軍方會如何處理?更貼切的問題是,如果這些活起來的死人是我們的親人的話,我們該如何反應?我們能否一樣愛他們?就算他們身體肢離破碎,無法開口說話,甚至行為異常?真愛是否有限度?

《斯德哥爾摩復活人》在瑞典也獲得了極佳的迴響,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賀瑞斯‧恩道爾在一次訪談中,稱倫德維斯特的這本書為「傑作」!許多媒體及書評家認為,倫德維斯特超脫了恐怖小說的境界,《斯德哥爾摩復活人》不單單是一本好看的小說,還開啟了關於生與死的深刻追尋。

*文中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照片,由小異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