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0.07.19

吳淡如安全感來自不斷的閱讀

文/陳紅旭(文字工作者)
可以活躍在暢銷作家排行中持續十年不墜的作家不多,轉戰電視主持人同樣游刃有餘的人更少,吳淡如兩者兼得,不斷的閱讀是她累積各種面向實力的基礎功。

小學時,就是同學眼中「書呆子」的吳淡如,連外號都叫「書呆子」,可見她非常喜歡閱讀,「隨身不帶書覺得極度沒有安全感」。她說自己從小就很孤僻,有個不愉快的童年,即使有玩伴也常覺得很無聊,直到發現書的世界才知道生活可以不無聊,原來書中有典範,有真實的花木蘭、秋瑾的故事,看她們生命的發光發熱,對照現實中女人的抱怨或數落丈夫的不是等,常覺自己處在虛幻和現實的代溝中。

隨書遁入不同時空

既然無法避免身處外在紛纋的世界,吳淡如選擇進入另一個世界,書成為如哈利波特那九又四分之三的車站一般,透過書她隨時可以遁入不同的時空,可以安全的鑽進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因為自覺把宜蘭的書都看遍了,當知道台北重慶南路的書街有那麼多的書在向她招手,她立志考上北一女,到台北持續看書,更深埋閱讀的國度,自稱內向的她在書海中卻像條活躍的魚,自由自在呼吸著,玩耍著,一輩子流連忘返。

針對閱讀,吳淡如並沒有特別的偏好,「不看不好看的書!」卻是真的。她說最不喜歡像論文形式的書,內容有限卻過度泡水成三、四百頁的厚度。有時為節目訪談不得不看某些書,如不好看,十分鐘了解內容後旋及放下。

已從EMBA畢業的她,期許自己可以跨文法商領域,所以也看了不少有關企管及經營類的書。有時上節目,現場沒有可看的書,也會要助理到附近買本《VOGUE》或《美麗佳人》等女性雜誌,「沒有書在身旁,總覺不安!」旅行中也一定看書,二、三本書看完,目的地也到了,下機時覺得很豐富也很幸福,像小說類書看完就丟,留給下一個有緣人。如果旅行路經香港,她一定會買亦舒的小說在飛行中看,當下了飛機時,感覺像吃了大餐一樣滿足,吳淡如覺得有一完整的時空沉浸在傷春悲秋的情境中,也是紛擾生活中的一種調劑。

因為閱讀是很自我的活動,吳淡如享受一種自在閱讀的速度,她不喜歡讀書會,不喜歡刻意的聚眾討論一本書,她喜歡沉浸在閱讀中那種無聲勝有聲的節奏。當然,看書時,手中一定有筆,看到重要的、有趣的一定畫線在右邊,看到哪裏折記號到哪裏,所以她看過的書都有明顯的記號,她進一步解釋「不習慣看別人的書,是因為她一定會破壞別人的書的乾淨度。」

吳淡如總是同時幾本書交叉著看,但其中如有小說,一定先一口氣看完。

閱讀時,她並不喜歡在咖啡廳看書,也不喜歡固定的坐姿,她喜歡在家中的池塘邊或舒服的躺在太妃椅或按摩椅旁,整排燈相伴,享受放鬆的閱讀,畢竟閱讀對她像寫作一樣,像呼吸、像吃飯般自然。

實踐派的讀者

除了出版社送書,買書,是她固定的生活習慣。如問吳淡如最近三個月看了哪些書,她說「少說也有一百本書。」受訪當天她隨身帶了三本書,都是當天想閱讀的書,分別是《敗犬的遠犬》(麥田)、《窮得有品味》(商周出版)及《在漫長的旅途中》(先覺)。吳淡如說,原以為《窮得有品味》一書,可能不是很有內容的書,一看內容發現是介紹歐洲空有伯爵名號的貴族,如何靠打工只賺一、二百元而自得其樂;看別人追逐名牌,那早就是家裏的日常用品而不以為然,重點談論人活著不論貧窮或富裕,重要的是態度問題,人活著可以是窮而有品味而快樂。以手機而言,以前是富人、要人的專利,現在則是不被需要的人才需要有手機,有錢有權有勢的人說失聯就失聯,不是嗎?

《在漫長的旅途中》描寫一位攝影家適得其所的死在阿拉斯加的故事,如何用全部人生賭幾幅撼人的攝影作品,不問意義而求仁得仁的過程,此書讓吳淡如覺得感動,她說一直崇拜為了堅持某一件事,而一生不後悔的人。

《敗犬的遠犬》則是有趣的書,提及單身未婚者的立場,猶如戰敗的狗,作者的立場不無社會壓力但並非不快樂,承認輸了反而比較舒服,人無忮無求自然快樂,有自我嘲笑的意味,態度卻是不卑不亢。對此書,吳淡如覺得書名很重要,讓人有好奇心想一睹為快,也是暢銷一因。

寫作三十餘年,出書也有二十年了,閱讀時間則更長的吳淡如表示,很難受單一作者的影響而寫作。倒是在閱讀上,吳淡如自認是實踐派的讀者。

對閱讀她有天真的一面,像因為看了海明威寫的《流動的饗宴》(九歌)屝頁中所言「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座流動的饗宴。」而受了感動,吳淡如真的去了巴黎,也留下不錯的回憶;或者像看了《哈利波特》(皇冠)作者J.K.羅琳寫了當年失婚時帶小孩到咖啡廳寫作的事,她趁著到訪愛丁堡,也真的找到那家咖啡廳,坐在羅琳坐過的座位上,感想則是「大丈夫當如是也!」吳淡如深信人在貧窮時,反而有無窮的想像力和爆發力,可以超乎自己預期的精采演出。

另外,吳淡如說張愛玲影響自己的,不是文字上的雕琢,而是教會她避開某一些命運的糾纏,人有時會在無法拓展視野下步入可以避免的錯,像《半生緣》(皇冠)中的故事一樣。另像作者安德烈.科斯特蘭妮,結合股市和人生的智慧所書寫的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商智文化)也讓她深受影響,不單是有關人生見解部分,吳淡如也曾經嘗試用作者的方法投資股票,的確也賺到錢;看了潛水攝影的書而學潛水;看旅遊的書,她也會實際體驗心得;看奧修的書,她實際利用三年的過年期間到印度體驗修行,對此她說自己不是光說不練的讀者,對人生更是,她深信由實踐中可以展現出無法預期的力量。

對未來,人或有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但吳淡如可以肯定,天天閱讀,天天寫作的這件事,她一輩子堅信不移。「其實自己的安全感來自閱讀」吳淡如再一次強調。

*文中吳淡如圖片,由方智出版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