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0.09.06
劉墉輕鬆閱讀 嚴肅探究
文/修淑芬(文字工作者)

投稿漫畫、插圖賺零用錢
愛畫山水花叢鳥影的劉墉,小時候最喜歡的一本書叫做《兒童樂園》,那是一本香港出版的小兒畫冊。直到今日,劉墉還深刻記得書中的美麗景色:夕陽西下紅霞滿天,小牧童吹揚起木笛,笛聲牽引牛隻蹣跚過小橋,池塘裡一隻大白鵝悠哉於池上,好個寧靜深邃的悠然啊!劉墉閉眼仰頭回憶這幅美麗的畫景,令在旁者彷彿也依稀聽聞得到那笛聲清暢悠揚,繞樑起伏著。劉墉說「曾經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夠畫出來這樣的夢想,夕陽的寧靜,農村的悠然,那種美是深邃的。」
小學一年級,劉墉榮獲演講比賽第一名,爸爸雀躍不已,一口氣買下全套50期的《兒童樂園》當作獎品。可惜13歲那一年,家中遭祝火吞蝕,所有兒時舊愛不復存,讓他經常興起想去舊書攤尋寶的念頭,希冀能找到四、五十年前的舊版本。
劉墉說「這套書引領我走向了繪畫的領域」,直到現在他仍不忘情於農村的美景,這也讓他感觸出版界應該多替孩子們出版好書,一些可以影響他們一輩子的好書。
與多數少年的興趣一樣,劉墉也愛看漫畫。《小俠龍捲風》他愛不釋手,年幼的他從這本漫畫領悟到「好好的畫,好好的工作,一定可以成就一些事情」的箴言。於是,14歲他完成自創的漫畫《現代孫悟空》,在同學之間流傳聞名,漸漸累積出成績之後,高中時代的零用錢,全靠自己投稿漫畫、插圖或紙上迷宮遊戲賺來的。
初中的劉墉開始喜歡章回小說,如《西遊記》《封神榜》《濟公傳》等,為了自娛也娛人,他將整本書幾乎背了下來,消化吸收之後再說書給同學聽,部分精彩段落他仍朗朗上口,這樣的說故事訓練,對於他的寫作技巧產生莫大的助益。
兒時大火重創家庭經濟,沒錢買新書,劉墉就經常跑去買風漬書,這些書多半是瑕疵、退貨或滯銷書,他專門挑這類賣不出去的書來讀,不少大部頭的磚塊書早在青少年時期全讀過了。
唐詩宋詞茅坑裡背出來的
劉墉熟讀唐詩宋詞,篇篇背到骨子裡去,尤其李清照的作品,十首中有七首背得滾瓜爛熟,一字未忘。說起經典詞句,他總愛揚頭吟誦,彷彿詩詞間的悠然場景,跳入俗世,令人沉醉。殊不知劉墉背誦這些優美古詩的地方,竟是在異味四溢的廁所內。小時候住在大雜院內,那年代哪裡有私人廁所,都得跑到外面去蹲公廁。有一天不知道是誰放了一本宋代詩人的詞本,他心想,反正兩手沒事幹,順手拿起詞本讀了起來,上完廁所後就放回原位,隔幾天再去上廁所,發現詞本還留在那兒,又順手拿起來繼續讀,如此每天一頁頁地翻,翻完就全背熟了。從此他養成了習慣,只要上廁所必定看詩詞。
16、17歲的少年,曾經對未來擁抱挑戰的憧憬。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的超人學說,影響劉墉一生,第一章所闡述的人生精神三變「駱駝、獅子和嬰兒」,劉墉認為「人在年輕階段要如駱駝,艱苦卓絕;到了中壯年可以施展開來之際,如獅子向前衝;到了老年,則反璞歸真如嬰兒。」
而王國維《人間詞話》提及「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劉墉結合王國維的人生三境與尼采的人生精神三變,他說「人如走繩索,介於超人與禽獸之間。這是危險的前進,這是危險的回顧,這是危險的停止,下面是無底的深淵」,所以在寫作寫了近20年之後的此刻,劉墉總堅持和自己的昨天做敵人,不斷地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
《唐詩句典》耗時10年完成 劉墉的閱讀方式,是從一個點起頭,然後廣泛閱讀。高中時代培養出計劃性閱讀的模式。舉例來說,他非常喜歡沙特的存在主義,為了通盤瞭解這派學說,他會研究同一時代的所有各家主義,然後旁徵博引。他認為,如果只懂得一種主義的話,學問會做得很偏很狹窄。
又為了學習創作現代詩,他勤讀《新詩理論》,閱讀完紀弦的作品之後,再登門拜訪請益;然後,再往上閱讀民國初年的劉大白、徐志摩、胡適之的作品;又為了瞭解這些作品與傳統詩詞的關連性,他深入追蹤各家脈絡的軌跡,如此累積了十幾年的?實苦工夫,是讓他能夠出版《唐詩句典》的原因。
劉墉說,「很多人可能看到我出版很多暢銷書,卻不知道我會因為喜歡一個學問而花工夫往深度去追。」之所以如此做學問,劉墉認為笨人要用聰明、取巧的方法做學問,聰明人反要用笨方法,因為聰明人一目十行,卻可能忽略掉更多的事情,故要用更大的力量來做學問。
劉墉的閱讀類別,他形容「雜七雜八的」,從詩詞、繪畫到動物學、生物學,樣樣閱讀。他甚至也讀《玉蒲團》,背誦精采經句,劉墉讚嘆即使三級片也自有道理,該書將色慾描述得精采無比,語言節奏感強。
這半年內閱讀了劉大任《園林內外》,對照自己寫過的《花痴日記》,他相當佩服劉大任真的花了功夫在研究植物。賈德戴蒙的《大崩壞》,正是做學問應有的態度,讀者可從中學習宏觀態度。《演化論》閱讀了三遍,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章詒和《伶人往事》記錄大陸七位知名伶人的前塵往事,則牽動起劉墉年輕時代的舞台劇夢想。
湯馬斯‧佛里曼的《世界是平的》,劉墉推薦非看不可,而且要看到精髓處。作者分析穆斯林信仰人口最多的印度何以沒有出現恐怖份子,書中用這樣的對話來描述:一對印度父子觀看山頭那端的富豪巨宅,印度人說「我要努力將來住到那邊去」,但是鄰近的巴基斯坦人卻是說「看哪,那些有錢人都是為富不仁,將來我要去宰了他們」。劉墉感慨「這就是一個民族有希望和沒有希望的差別」。
劉墉的寫作風格很精簡,幽默的風格不時從筆間跳出來,這是閱讀張曉風、趙寧的幽默書寫所帶給他寫作上的影響;而之前的媒體工作訓練,及多年的人生歷練,讓他甚覺好話壞話、會說話和不會說話,都只在一念之間,因此他將十多年前出版的《劉墉超強說話術》(時報文化)重新修訂,以許多小故事和大家分享說話的藝術,希望大家都把話說到心窩裡。
*文中劉墉照片,由時報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