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0.09.20

王偉忠在閱讀上的化學變化

文/蘇惠昭(文字工作者)
「就在某一天,像一群拍翅驚散的蝙蝠一樣,那些本來在記憶倉庫裡沉睡的塵封片段,沒來由地成群撲到我的臉上,揮也揮不去。」王偉忠讀著《人生一瞬》的開場,心裡一驚,這群蝙蝠如今是否也撲到他身上來了?

天蠍座的王牌製作人王偉忠,前幾年將要跨過五十歲時,他媽的五十歲,他想,終於完全體會比自己早一步過五十歲,詹宏志那傢伙寫《人生一瞬》的心情了。五十歲的傢伙全都變成了記憶大戶,厚實實亮閃閃的來時路,什麼五年級六年級,了不了,四年級的人生他媽的才叫精采。

張愛玲說人成名要趁早,王偉忠二十歲就紅了,重點是,往後他一直處在同樣的狀態,同樣的高度,永遠有一個兩個三個收視率第一的節目讓他走路有風,永遠不缺新鮮的點子、漂亮的創意和時代感的包裝,如同「7-11」二十四小時營業,全年無休。所以二十多歲、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三十年來每一年都有人來「求」王偉忠寫書。

生長在眷村裡,大時代小人物流離與悲歡的故事一點一滴流進了血液裡,慢慢啟動了與生俱有的創意天賦,同時發展出強烈的反權威性格,自我養成習慣性大量閱讀者(包括一路讀來始終如一的漫畫與武俠),雖然曾經一直拒絕寫書,卻總是不間斷的找有趣的書來娛樂自己(比較正經八百的說法是「充實自我」)。

關於性格,「俺三十年來就這副德性。」王偉忠喜歡用這種淺淺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簡化自己,不過可別被騙了,支撐「這副德性」的,那看不見的部分,其實是他為了維持「做一個表裡一致、自由自在的人」的辛苦奮鬥歷程。

關於閱讀,王偉忠也不只一次想用「都是瞎看」這種無賴話矇混過去,但也不要被他的「瞎看」騙了,哪個傢伙會「瞎看」一本什麼《大法官之旅》,而且看得津津有味、嘖嘖稱奇,還哇啦哇啦說得出來一串心得!

七百多頁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他也整個兒讀完了,其實與毛澤東相關的書,國共相爭的歷史,王偉忠一本都不會漏,有一部分的他活在那個時代。

再追索下去,會發現王偉忠的祕書有個差事,她要為老闆篩選各個出版社mail來的新書資料,偶爾也跑腿買書租DVD,王偉忠自己每星期固定「巡」兩次書店,「書有書相,你還是要和它們面對面才知道得不得你的緣。」除了健身房和高爾夫球場,他在書店也如魚得水,比方他會遇到《250天倫敦應召日記》、《女教授應召實錄》這樣讓男人樂歪歪的書,讀過之後,「好像我就是她們的熟客一般」。

與其讓王偉忠說他讀啥書,不如用負面表列法,問問他不讀什麼書,這會更快切入他的閱讀面向。王偉忠不讀親子書(但自認是個好爸爸)、不讀勵志書、不讀自助成長書,不讀少女漫畫,不讀有數字的、要計算的書。有一次,因為頭昏買了一本會計的x堂課,果然與它犯沖,便胡亂插在書架一角,怎麼看都是一本孤單的、上錯天堂投錯胎的書,王偉忠自覺從來沒有這樣對不起過一本書。

五十歲之前,他儘量避讀長篇小說,特別是感覺如同嚥下一顆「沒蒸熟饅頭」的翻譯小說,太年輕時的他沒興趣介入「別人的故事」,他要能直接化成養分的東西。而凡有拍成電影的就不看書,這是原則,《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小說翻到一半,DVD出版了,他立刻丟掉小說。

又比方說他從來都是個「好萊塢派」,現在也試著去看幾部金馬獎國際影展的片子,了解那些個把高尚影評人搞到欲仙欲醉的電影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他說話開始引用孔夫子,那是因為讀了《于丹論語心得》,小學畢業前就教完的人生道理,這下全懂了。對長篇小說的過敏症似乎也逐漸在消失之中,過去不看小說,如今竟然有頭有尾讀完《追風箏的孩子》,這饅頭蒸得夠熟的,《秦腔》也買了,只是找不到合適的時間看。

「所以你知道嗎,當一個人經過這麼多的歷練,」王偉忠帶著開悟的神情說「閤上一本書時,會感覺到兩頰生香,會聽到它和你的人生有某種呼應,任何一本書噢。」所有的人世歷練、所有的閱讀終將化為骨血,決定一個人內在的尺寸,那是被埋藏在表象之下,看不見的部分,但是很屌,王偉忠真的很屌。

《馬利與我》是在採訪中剛和王偉忠聊到的書,而約翰‧厄文的小說《蓋普眼中的世界》是張國立以前推薦給王偉忠看的,「據他說我和蓋普有一點一樣?」不過王偉忠一直沒看,因為他不知自己哪裡像蓋普?或許是五十歲起的化學變化,現在,他漸漸能品味一顆顆「沒蒸熟饅頭」的箇中滋味。

王偉忠目前除了專營電視節目製作,也受邀在《今周刊》發表「吹牛老爹」專欄,反映台灣男人哀樂中年的時事與時代。10月推出的新作《不機車,很推車》(今周刊)即集結自《今周刊》中的88篇專欄,在書中分為「處處開花的人生」「說不完的光陰故事」「輪到我們寫歷史」「尋找,讓生活變濃」四個篇章,題材遍及周遭生活、人生聯想、觸動回憶、政事、媒體輿論等等,透過其詼諧的文字,傳遞給讀者從另一種角度想事情的人生智慧。

  *文中王偉忠照片,由今周刊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