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0.10.25

湊佳苗「告白」:挑戰可以留存歷史的事物

文/丁慧瑋(文字工作者)

擅長同時分飾多角的魔術之筆

在一個偏遠的小鎮,十歲女孩英未理被一個男人假藉幫忙之名帶走,結果卻把她殺害了!當時,她正在小學校園裡和四個同班同學一起玩,她們看著英未理被男人牽著手帶走,也是她們發現了英未理衣服凌亂、眼睛睜得大大的屍體。四個十歲女孩成了這起命案的目擊者,但由於四人對嫌犯的描述不清不楚,甚至根本忘了他的長相,因此兇手一直逍遙法外。英未理的母親在傷心絕望之餘控訴:「在追捕時效期滿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然而十五年後,眼看追捕時效就快到了,卻始終都沒能抓到兇手。十五年中,這句控訴對四個背負著自責原罪的女孩造成了何等影響?更重要的是,有罪或無罪,究竟由誰來決定?補償,又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夠?

這便是日本當前最受矚目的女作家湊佳苗最新在台灣出版的話題新書──《贖罪》(皇冠)的故事。湊佳苗是誰?最近有一部由日本女星松隆子主演的電影「告白」,便是改編自湊佳苗叫好又叫座的同名小說,同樣以校園為背景,講述一名女老師的稚齡愛女被學生殺害,既是母親又是老師的她決意復仇,由此所衍生的連串爆炸性效應。這本書並由日本書店店員票選獲得「書店大賞」第一名。 從《告白》(時報文化)的校園復仇議題到《贖罪》關於「罪與罰」的探問,乃至另一部明2011年即將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少女》(以高中女生接觸死亡為主題),對於一般人會覺得太刺激、太「真實」而迴避的主題,湊佳苗卻一直很勇於面對,而其善用「第一人稱」的獨特描寫手法更加強了閱讀時的臨場感,獲得了讀者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套句媒體人范立達在《贖罪》序文的說法,湊佳苗有如「能同時分飾多個角色」。

為可以留存歷史的事物而寫

這樣一位擅寫人性議題的作家,「原職」原來是家庭主婦!1973年出生的湊佳苗,從小就喜歡在學校圖書室裡閱讀江戶川亂步、赤川次郎的小說,奠定了對推理小說的深厚情感。結婚後,因為「想要挑戰可以留存歷史的事物」,於是動筆寫作,開始了白天處理家務、晚上勤於筆耕的生活。

擅長在筆下同時分飾多角的她,作品中都是以獨特的論述手法,透過當事人的不同視角,讓故事中的角色「自說自話」來帶出人性議題。在寫作時,她最花心思的也是這個部分,不論好人還是壞人,寫作時的她都必須完全喜歡那個角色,甚至化身成為那個人,如此一來才可以寫出角色的深度和層次。為了能更貼近這些人物,在架構故事之前,她會先構想幾個角色,替他們寫「履歷表」,即使是小角色也一樣,如此一來,故事中的人物就會自己動起來,開口說出他們各自的故事。

「想要挑戰可以留存歷史的事物」的湊佳苗,在寫作上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例如在2010初出版的新作《為了N》中,她讓筆下角色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某人」,這種「自我犧牲=愛」的寫作方式,讓故事情境更顯悲哀,更值得玩味。「留存歷史」的願望看似不易達成,但從出道作《告白》到備受矚目的《贖罪》《少女》《為了N》等書的成績看來,以家庭主婦的身分化身成為作家的湊佳苗,如今在文壇儼然已經佔有一席之地!

* 文中湊佳苗照片,由皇冠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