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8.01.28

美國知名外科醫師許爾文.努蘭的抗老秘方

文/秦夢群(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擔任外科醫師三十餘年,曾在手術台前拯救過無數生命,在其經典著作《死亡的臉》(時報文化)中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相信「死亡藝術」這樣的概念,當時接觸死亡的唯一態度,就是讓他發生......一旦有死亡徵兆時,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期待上帝手中平靜地安息。
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反而沒有死亡的藝術,取而代之的是拯救成功的顯赫光榮,以及更常見的,不能拯救後的遺棄。


努蘭坦承,若有一天自己罹患重症,絕對不願意將生命的存續權(是否接受折騰人的化療、是否安樂死、拔掉氧氣罩......),交給對其人生完全一無所知的陌生人,即使對方是醫術高明的醫師,他也寧可選擇自己決定。他認為,在旅程的最後階段,人們需要有愛的人相伴,而且也需要智慧來選擇自己的路,在這個時刻,人們需要的是一個長期瞭解自己的醫師朋友,但是即使有了最敏感、最體恤的醫師協助,真正的控制仍需要我們自己對疾病及死亡的瞭解。

想要死得安祥、死得有尊嚴,是所有人共同的渴望,但畢竟只有極少數的幸運者是在睡夢中安祥地離開人世;事實上,不論是對自己或家人、在肉體上或精神上,死亡的過程是痛苦的。因此努蘭在《死亡的臉》作出的結論:活著時的誠實與仁慈,乃是我們死亡的真正方法──後人對我們的回憶並不在於死前狼狽的最後幾週或幾天,而是我們過去活過的幾十年。活得有尊嚴的人,死得也有尊嚴。

《2014110427365》(時報文化)可以說是延續了《死亡的臉》的主題,他認為,如果想在生命最終的幾十年活得有尊嚴,那麼就必須事先規劃。雖然身為醫師,努蘭想要倡導的抗老秘方,卻不是財務上或是醫療上等實質的準備,而是心智與性靈上的。

隨著醫學及生技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健康及壽命有長足的進步,在少子化、老年化的社會趨勢下,現代人都知道要審慎理財、儲存養老金、購買壽險,以期待在年老時能有安穩優渥的生活。但是這些準備並不能保證我們在年老時能避免諸如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親朋好友陸續死亡、子女爭奪家產、罹患重症時遭遇醫療糾紛,以及最後在病床上痛苦且無尊嚴地死去。

因此努蘭提醒,除了物質的規劃,我們為何不多涉獵知識、培養興趣,累積性靈及智慧的資金?為何不在身體上做迎接老年的準備?早在衰老發生之前就開始規律運動、適當飲食,並增加對自己的身體以及疾病的認識?為何不培養在人生每一個階段都能受用不盡,對家人、朋友及社會的關懷之愛?努蘭認為,智慧、健康以及情感關係,就好像經營得好的養老基金一樣,我們的存入和後來我們獲得的將成正比,而利息也會不斷的累積。

作為一位外科醫師與作家,努蘭的生命河流蜿蜒且曲折。父母皆是移民自俄國的猶太人,11歲時母親因癌症過世後,孱弱卻不時暴怒的父親,在其幼小之心靈中留下巨大陰影。由於身體之殘疾,努蘭必須隨時預備作父親的柺杖,不但緊緊抓著他的肉體,也時時糾纏著年輕無助的靈魂。40歲時因為嚴重的憂鬱症而住進精神療養院,不但醫學生涯結束,妻子更與他離婚,並在前妻律師的運作下變得身無分文。獨自承受經年累月的孤單折磨,努蘭終與病魔搏鬥成功,悠悠的穿過漫漫長夜的幽暗。他相信藉著智慧與永恆的愛,人才能脫繭而出。

因此,努蘭在新作《一個外科醫師的抗老秘方》中強調,老化雖然為人們帶來諸多不便,但是只要有心經營,智慧的積累卻也是老化最大的禮物。為了履踐此種信念,努蘭在58歲時(1988年)開始出版第一本著作《器官神話》(時報文化),並從此幾乎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問世。在1994年更以《死亡的臉》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殊榮。而《一個外科醫師的抗老秘方》便是在高齡77歲時完成的。

*文中許爾文.努蘭照片,由時報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