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0.12.03

小而美的創意生活空間

文/編輯部
建築的類型琳琅滿目,各具明顯特色,但在房價漲!漲!漲!不少頂客族或單身貴族乾脆選擇小坪數住宅當做一生的住所,加上捷運共構宅當道,介於10~20坪的小型住宅逐漸熱絡,小型住屋和「微建築」的設計將會越來越受關注。

其實,小型住屋是人類史上第一種建築類型,不過多是用來供奉神明,而非庇護人類的,後來在一段時間的演進之後,廟堂變成了住屋,甚至住屋愈變愈大,成為人類界定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弔詭的是,在諸多歷史變遷後,小型住屋又成為21世紀最新建築類型,進而成了藝術家/建築師這個新興行業關注的焦點。

想要暸解更多關於小型住屋的發展和案例嗎?《小房子》(木馬文化)一書或許可為你解答。書中收錄37個小房子的設計案例,分成鄉村小屋、都會區與近郊、集合住宅三部份討論,設計者囊括全球知名建築設計師,包括伊東豐雄、妹島和世、塚本由晴與貝島桃代等。案例主要為30坪以內的房子,最小坪數為兩坪(但可以容納三人居住)。每個案例均可看出建築師的巧思,例如將豬圈和車庫重新改建成住屋,可以裝在手提箱中的度假小屋,把停車場加上油罐車結合的房子,用鋁建材設計出完全「無痕」的住宅,大樓洗衣間改建成的房子,以及用廢棄輪胎打造的環保節能小屋……建築設計師突破了空間、成本與法規的種種限制,將實際生活需求與創意結合,巧妙展現在小坪數的住屋上,讓小房子不但滿足居住需求,也發揮大創意!

而在這寸土寸金的時代,「微建築」或許也是一個有趣的發展形態。但什麼是微建築?根據《微建築》(木馬文化)一書作者盧斯.斯拉維德所下的定義:它是十分迷你的建物,可能提供單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狹隘的空間中執行複雜的功能。一間窄小的房子,小到臥室、浴室和廚房不用時要輪流收起來?這是微建築。僅提供單項功能的小屋子,像是三溫暖房?這也是微建築。裝有推輪的小型音樂台、隨風向轉移的海濱屏風、巨大的托斯坎尼宅邸上暫放的瞭望台?這些全都是微建築。

斯拉維德在書中收錄53則「微建築」(Microarchitecture)的設計案例,並將微建築分為公共領域、社區空間、移動式建築、精簡生活、增建空間五大類型。這些設計案都十分簡單,並非全出於建築師之手,包括出現在郵票上的單車看守屋、睡在排水管裡的公園旅館、森林裡的小屋……部分設計甚至尚在概念的階段,講求輕巧、短暫與實用等特性,令人拍案叫好的絕妙創意。

空間小,但想要五臟俱全,就只得發揮令人驚嘆的大設計創意,即使是不起眼的小地方,只要動動腦,也有可能以小搏大,打造出小而美的創意生活空間。

*文中圖片,由木馬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