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1.01.31
跟著世界級攝影師逐光獵影
文/喻小敏(本事文化副總經理)
范毅舜要我們叫他小五,這小名來自他在家中排行第五。只要小五一出現,外頭雖然溼冷,我們卻會產生晴天的錯覺,因為他高亢洪亮的聲音一下子就暖化辦公室的空氣,誇張的笑聲迅速感染社內同事,截稿前大家緊繃的情緒為之消融,嘴角不由自主上揚,心情也隨著小五一邊校稿一邊唱歌的曲調飛揚了起來。
獅子座的小五像極了太陽,熱力四射,他也喜歡太陽,許多精彩的作品都是在燦爛的陽光下拍攝的。第一次見到小五,聽他滔滔不絕講了五分鐘的話後,我就明白,他作品中大把的光線、大塊的色彩、動人的光影,除了他沒有人拍得出來。
小五本來是學油畫的,有一年在澎湖看到陽光將一面古牆變成一幅畫,第一次用單眼相機拍下人生第一張正片後,從此丟開畫筆,拿起相機,接著,就從台灣走向世界。瑞典專業相機公司哈蘇選出全球最優秀的150名攝影師,他是其中之一,在徠卡相機公司德國總部舉辦攝影展的殊榮,華人只有他一個。他的《花》系列作品在題材和光影的處理上都堪稱攝影界的重大突破。
那是底片攝影的榮光時代,但是數位攝影已在暗處悄然匍匐,蓄勢伏擊。曾經,相機因為貴重而成為傳家寶,已屬上世紀的傳奇,一眨眼,這已經是人手一台相機、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
小五在寫作《逐光獵影》時,看到網路上數量驚人、大同小異的攝影相關內容及資訊時,曾經長達三個月無法動筆,為了提供讀者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他重新思索攝影在數位時代的座標。他探討攝影的初衷,讓人按下快門的前提是「看」到了什麼,想要說甚麼,然後取得正確的曝光;但是在數位時代,曝光不是問題,底片沒有成本,人們隨意按快門,大量複製影像,卻什麼也沒「看」到,甚麼也沒說清楚。
在《逐光獵影》一書中,小五透過他的作品,回到拍攝的瞬間,告訴讀者他怎麼看,看到了甚麼,又如何用相機捕捉畫面。這是一個世界級的攝影師最誠摯無私的經驗分享,回顧攝影的原理,強調光線的捕捉,比較底片和數位不同的攝影美學。
我們偶爾會脫口而出叫小五老師,這是我們一般對作者的尊稱,但一定會馬上被糾正,因為小五說他自己都還在學。的確,數位相機讓小五拍出以前不可能拍到的畫面,因為觀景窗可以馬上看到影像、馬上調整設定,攫取那瞬間的感動。例如,他在清晨的法國修道院,捕捉到大樹後方的陽光,透過霧氣呈現出一道道靈氣逼人的光柱,看過這張照片的人無不受到洗滌。「數位相機可以讓人表達心靈的氛圍,如果你願意的話,」小五說。
因為他的作品喜歡他這個人,因為喜歡他這個人更懂他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