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1.01.31
財經部落客綠角 樂當投資人的伴讀者
文/Maxwell(文字工作者)
綠角是誰?「綠角」一詞是由英文「Greenhorn」翻譯而來,本義為菜鳥。他在部落格上謙遜介紹自己︰「自從接觸投資以來,每次閱讀相關資訊,就覺得自己像個『生手』,吸收新知感覺不錯,希望能維持這樣的步調,在這裡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好學多聞的人 發現投資其實很簡單
這就是綠角,用最謙遜的態度,去面對看似不可攀的財經領域。這位六年級生,現職為主治醫師,雖然個性溫文儒雅,但提到投資理財,評論卻相當犀利,只看事實、講道理。
為什麼對財經有興趣?「剛開始工作的前幾年,所得都存在銀行。後來心想資金應該有更好的利用方式,於是開始研究如何投資。後來就成立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記錄這段自學過程中的所見所聞。」
在這段累積知識的過程中,綠角發現,投資不僅包括金錢的運用規則,也牽扯到投資人的心理狀態。「投資其實很簡單,你不須通盤了解複雜的財金學理,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
付諸實行的人 獲得指數化投資的勝利
投資雖然簡單,但卻要找對方法。和一般人一樣,剛開始投資時,綠角買主動型基金,「但才買半年就後悔,各種不良後果一一應驗。」他繼續分析,主動型基金最主要的缺點就是跟不上對應指數的漲幅,下跌時卻常跌得更兇。譬如可能指數漲2%,主動型基金只漲1%;市場跌1%,主動型基金卻跌3%。而緊緊跟隨指數表現的指數型基金,長期下來,反而能勝過大多的主動型基金,加上收取低廉的經理費,讓投資人穩紮穩打地獲取市場報酬。
「老實說,我的投資經歷不長。在開始投資幾年後,便遇上金融海嘯。但我堅信的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投資概念,讓我得以平靜面對這波大跌的重襲。」綠角回憶道:「以我投資台股的台灣50指數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為例。2008年7月,就在雷曼申請破產前2個月,我按既定計畫,開始建立台灣50的投資部位。當時買進的價碼是每股50幾塊。在海嘯肆虐之際,台灣50的價格隨著股市重挫迅速滑落──先是每股40幾塊,然後出現30幾塊的價碼,最初買進的台灣50,已經是帳面上40幾趴的虧損。但我不為所動,沒有做出在低點停損賣出的行為,而是按自己的投資計畫,持續投入,最低還曾買到每股30.2元的價格。2009年3月後,股市止跌反彈。2010年12月初,台灣50已回到每股58元的價碼,而我的平均持有成本是43元,已是近35%的獲利,且這報酬率還沒計入近3年的配息呢!」
樂於分享的人 公開經理人不會告訴你的事
歷經風雨的年代後,綠角對於「風險」有格外的看法,因為有太多人將報酬與風險經常混為一談,總認為高風險就有高報酬,「因此才會在陰溝裡翻船!」
在新書《2015630465950》(經濟日報社)中,綠角詳細說明什麼是投資的風險,並從「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時機的選擇」及「投資市場的選擇」等方面處理風險問題。另外,還解釋各種不願正視風險,所產生的光怪陸離的操作方式與投資概念。因為這些錯誤的方法與概念,會形成投資路上的陷阱。
「人生不是只有投資,也要知道如何享用金錢。畢竟,你才是金錢的主人。」綠角啜了一口咖啡,望向遠方,似乎默默祝福著所有的投資人。
*文中綠角照片,由經濟日報社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