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1.03.11

莎拉.華特絲 二次大戰故事成創作題材

文/陳希林(木馬文化編輯)
十九世紀的時候,英國人在言談間並不會直接提到「死胎、來不及生下來就去世的孩子」這種字眼。相反地,他們會說,這種孩子是一個「小陌生人(The Little Stranger)」。

當代最重要的英國作家莎拉.華特絲(Sarah Waters)最新小說《2018730366660》(木馬文化),就是借用這個委婉說法當書名。該書原文一年多前上市,立即榮獲布克獎入選及《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好書榮銜,還長時期高踞歐美各地暢銷榜。莎拉.華特絲再度風靡讀者、媒體、評論家;英國衛報也驚嘆她閃亮的表現來得「快速,幾乎是毫不費力」。

《小陌生人》的成就,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因為她過去的作品如《輕舔絲絨》(小知堂)等一直獲得好評,幾乎每本都被改拍成電視劇持續流傳。真正令文壇及媒體驚訝的是,為什麼她以前的作品都有明確且固定的時間(維多利亞時代)與主題(女同性戀焦點),這次怎麼全然改變路線,講起一九四?年代末期英國大莊園的鬼故事?而且,還講得……那麼好!那麼迷人!

故事必須從她的家庭背景講起。她自稱自己「是和戰爭一起成長的」。她於一九六六年出生在威爾斯西南方的濱海小城鎮,她的父母經常把他們小時候親眼目睹的二次大戰德軍轟炸、美國駐軍等事情講給她聽。她也從小就著迷於那個時代的社會。

英國許多城市經歷了戰爭,街道全被炸毀,人群流離失所,戰後整個社會價值都改變了。昔日勞動階層的人們再也不想當富人的家僕或女侍,坐擁大片田莊的舊日貴族也發現自己沒有財力維持祖產,被迫變賣或遷居。這種快速變遷的社會秩序,就是《小陌生人》的故事背景。

對上個世紀的「貴族」或「中產階級」來說,那是一個苦悶的世代。工黨的艾德禮打贏了選戰,從保守黨的邱吉爾手中接下首相一職,開始致力創造就業,擴大社會福利制度。那也是一個劇烈變動的時期,印度、約旦、巴基斯坦、錫蘭(斯里蘭卡)、緬甸脫離英國獨立,英國也宣布停止託管巴勒斯坦(以色列接著立國)。

莎拉‧華特絲就是在這樣的記憶中成長。她說她從小就是個tomboy,喜歡玩具槍和戰爭遊戲,想像自己是突擊隊,邊奔跑著邊用德語喊出「立正!」口令。而她的爸爸給了她極大的成長空間,還經常陪她一起製作飛機模型,父女倆拿著英國的噴火戰機、德國的亨克爾轟炸機玩得不亦樂乎。

中學時代可能是莎拉‧華特絲最女性化的人生階段。只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她當時喜歡的男孩子都很娘砲,從來沒和鐵錚錚的漢子交往過。進入肯特大學之後,她終於確認了自己的文學興趣和性向,很早就開始撰寫第一部作品《輕舔絲絨》,同時遍讀各種酷兒文學之後,發現它們「普遍欠缺文學野心」。最後,她以英國文學博士之姿,投入了酷兒作品的書寫。

在新作《小陌生人》之中,她把焦點放在戰後英國那個劇烈變動的世代,開始探究中產階級的焦慮。書中很多超自然的情節,在男主角法拉第醫生的眼中都不是鬧鬼,而是大莊園女主人及兒女擔心失去祖產的自然結果。

究竟是「心魔」還是「真鬼」?隨著莊園公子精神狀態的失常及一連串神秘的失火案件,還有女主人身上神秘的傷痕、悲劇的上吊自殺等等一連串風波,故事的恐怖指數不斷上升,讀者再也不能放下這本書。莎拉‧華特絲確實是當代最偉大的說故事者,《小陌生人》無疑是她奠立不朽文壇地位的金石之作。

*文中莎拉.華特絲照片,由木馬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