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1.03.28

味的故鄉 胃的故鄉

文/蔡穎卿(知名作者)
十五年前,我曾想過有一天一定要寫一本叫「胃的故鄉」或「味的故鄉」的書。那是因為有一次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與從美國飛來會合的哥哥一碰面,他就對我說:「我們先去大街上的「好上樓」吃個揚州炒飯跟酸辣湯整整胃吧!」當時,我一聽就想笑,因為哥哥曾在留學美國與工作那幾年中對家人誇口「不管什麼異國食物,我都能接受!」發下豪語不過十幾年,他如今才下飛機,工作都還沒開始,就要去「整整胃」。

不過,那時我已體會到,每一個人的胃都有個故鄉,年齡到了,就有返鄉的想望。「胃的故鄉」是以食物的味道、形式與或情感所累積的記憶,就因為是食物,無論那經驗是滿足或缺乏,在日子的堆累中,它與我們的關聯就似乎比任何經驗都來得緊密濃厚,讓人無法忘懷。

在吉本芭娜娜多本的作品中,「食」是生的慾望與活的映證,她一次又一次取材其中的各種面向做為不同創作的靈感,當然是因為她自己如此地愛戀著食物與食物所延伸的一切活動及深藏在當中的情感。就如她在這本書71篇寫著的一句話「大家都不幸福,也沒有不幸福。只是有很多愛。桃子雖然已不能吃,但我們得到了桃子形狀的幸福。」她一定不是為了要探討愛、幸福、人生道理而寫下這些記錄,但經過了她的文字,進入我們心中的時候,那些對每一個人說或許相當複雜、私人的經驗與感受,就揉合或磨合了。

這本中書中所記下的102篇食物雜感,不只有氣與味,更是吉本與生命會面時既淡又濃的況味。食物是她編織此書的勾結點,無論是她與稚齡兒子的飲食互動、成為妻子母親後的廚下心情、她對父母養育的感懷、她的姐妹情深、她的狗、她的食譜、她用餐的店家、旅行的飲食雜感,甚至從一杯幫傭做的檸檬汁也可以輕輕丟下醫病關係的心情探討,從一杯打翻的牛奶就遙想起童年教育的得失;吉本每看見一個下針處,便一鬆一放、自在地編織出她的生活紋路、她的情感網籃,讓人相信這可以用來裝盛更多的未來。我相信,在那些食物情感的長短調中,一個更完整、更真實的吉本巴娜娜與讀者面對面了。

無論以女兒或母親的角度來說,飲食經驗就是我承接愛與付出愛最熟悉的路徑,所以對於吉本文字中的牽繫,我的了解當然也層疊上了自己的情感,我想,這就是一本書的作用,不只讓讀者看見作者,更看見自己。

我分好幾次才把這篇短文完成,都在一邊做晚餐時一邊回想書中的情意;並不是因為太忙,而是覺得非要這樣,我才能把這篇文章寫得像自己心中體會的一樣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