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11.04.08

從《司馬特法則》寓言中學智慧

文/康照祥(原色文化總編輯)
「寓言文學」就是利用淺近假託的事物表達抽象觀念或道德教訓的文章。易言之,寓言就是包含訓誨道理的比喻故事,作者把他要表達的思想巧妙地藏在裏面。故事的角色除了人物,還有擬人化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神鬼及物品。

中國寓言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先秦時期可以說是寓言文學發展的第一個高峰,影響後世寓言深遠,先秦以來寓言作品,世代流傳,為人們廣泛應用,甚至變成了成語,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愚公移山」。

由於寓言文學是用一個生動的故事,巧譬善喻,化複雜為單純,變抽象為具體,與小孩子有親近性,更有助於孩子接受一些不易理解的道理,後來,幾乎被視為為兒童文學的一種,也因此一般文學創作者認為不登大雅之堂,而遭忽視,這類創作及作品並不多見,與詩、散文、小說之流行無法相比。

事實上,寓言本不是兒童文學特有的文體,與童話不同。被劉墉稱為「文字的醫生」及「社會的醫生」的司馬特,除專注於字的治療工作外,更致力於「寓言文學」的創作。當然,他的文章一直是「國語日報」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唯「寓言文學」不是兒童或兒童教育工作者所應獨享,我們試著將他的作品規劃為老少咸宜的新寓言,成為人生經驗的法則,讓讀者從寓言故事中可學習智慧。4月15日,請一起從《司馬特法則》的寓言故事中學智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