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1.04.18

台灣建國百年身影 懷舊故事一籮筐

文/編輯部
今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北美館也於2011年3月26 日至6月26日策辦「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展,展出內容涵蓋自1871年(同治10年)4月,蘇格蘭籍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來台灣所拍攝的珍貴台灣紀實影像,至2010年的當代數位影像作品,共計117位攝影家及271件關於台灣的影像作品。企盼透過百年來精采而多元的影像作品,喚起在地人民共同記憶的同時,也聯繫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情感。

除了這些百年來珍貴的紀錄影像照片外,你知道台灣建國百年來還有過哪些令人懷念的有趣故事嗎?大家一定都吃過箭牌口香糖吧,但你知道它是哪一年登台發售的嗎?箭牌口香糖創辦人William Wrigley原本在芝加哥賣麵粉,拿口香糖當贈品,結果麵粉賣得超好,於是在1890年代大做廣,改賣口香糖。之後1916年,箭牌口香糖登陸日本,同年台灣也開始販售,青箭、白箭的包裝,甚至與現今並無太大差異。有趣的是,1930年代,台灣本地的新高製?株式會社(日據時代算是台灣糖果市場最大品牌)也開始生產口香糖,並教導顧客如何吹泡泡糖:要先嚼一嚼,包住舌頭,然後慢慢吹氣云云,至今回味起來,仍覺份外有趣。

而小編童年時經常見到的玻璃瓶裝西螺大同醬油,原來早在1911年就與中華民國一起誕生。但妙的是,創始人阿成師最先並非以醬油業起家,而是最先賣肉圓,因為吃肉圓要配醬,所以扁擔蔞子裡除了肉圓還有自家釀製的醬油,沒想到卻發生醬油比肉圓更早賣完的情形,而且常有顧客整罐訂購,醬油從配角變主角,也意外成為大同釀醬的根基。如今這類玻璃瓶裝醬油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塑膠裝瓶,著實令人十分懷念。

此外,我們都知道美麗寶島台灣,是一個處處有火車、遍地有鐵路的「鐵道王國」。不過,你知道台灣最早的車廂編號是甲乙丙丁,而非1234嗎?對一般民眾來說,現在大概已經非常習慣以1、2、3、4……這樣的數字來稱呼1車、2車、3車、4車……。但是,在對號制度剛開始實行的那個時代,台鐵其實是用甲乙丙丁,因此文夏的「快車小姐」歌曲裡,才會出現這樣的歌詞:「甲車的一號是學生的人客,乙車的二號是親像生意人,丙車的三號是新婚的一對,丁車的四號是我的彼個人。」是不是很有趣呢?

其實,台灣建國百年以來,演變的歷史文化其實並沒有消失,而是根植在每個台灣人的心中,成為永恆的記憶,舉凡文學、音樂、飲食、攝影、古蹟、運輸、建築、卡通、電影,無一例外。但,身為台灣一份子的你,又瞭解了多少呢?透過閱讀這些回顧台灣百年歷史的人文作品,讀者將找回逝去的那一點點感動與美好。

*文中主圖由究竟提供,出自《2017330037857》;蒸汽火車頭配圖則由北美館提供。

鄭桑溪 (1937 -2011)
蒸汽火車頭
銀鹽相紙
基隆 1959
台北市立美術館收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