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1.04.18

明明是去阿根廷旅遊被搶劫的故事,為何看了以後好想去旅行?

文/何曼瑄(時報文化流行時尚線主編)
故事大綱都還沒看清楚,就先被圖吸引住了,這是誰畫的,這個a P p l e是誰?
收到《阿根廷失憶卡》的投稿信時我心中只有四個字:「挖‧到‧寶‧了」而且我甚至沒有挖,寶就自己送了上門來。

a P p l e大學念國貿,後來到紐約念了Pratt平面設計研究所,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為諸多國際品牌出賣腦力和勞力。能畫、能寫、能設計的a P p l e,用廣告公司提案簡報的規格寄來了投稿提案PDF。

我壓抑內心的興奮,把信轉寄給流行時尚線那身為旅遊文學控的企劃同事DATO,試探地說:「我覺得這個不錯,你鑑定一下。」
DATO只回答了三個字:「我會買。」(其實還講了一些別的但我只聽見這三個字)

於是我馬上寫信給a P p l e,請她多寄一些內容給我,並約她見面詳談,根本沒在上MSN,但回信比即時通還快的a P p l e也很快地回了信敲定時間。後來她說,看我寫mail的口氣,就知道我們是同輩的,有一種一拍即合的感覺。但其實我一開始以為a P p l e會是一個小學美術老師那樣的人物(XD)見了面才發現我們倆不但年紀一樣大,興趣相似度也極高,現在都已經相約要去學木工了(大離題)。

a P p l e來公司找我的那天行程並不是很順利,因為從她租屋處直通我們公司的和平幹線是一台中午停駛的公車,所以a P p l e傻傻地等了許久之後,終於轉而去搭捷運紅線轉小南門線又轉藍線地來到公司,後來閱讀《阿根廷失憶卡》時也可以發現a P p l e跟公車是不太合的(茶)。(見《阿根廷失憶卡》051MB處)

但是,如果不將把印務搞瘋、把裝訂廠累死以及把預算用爆等等因素考量在內的話(遠目),搭不到和平幹線可以說是這本書出版過程中所遭遇的最大阻礙了,因為跟a P p l e見面後不到半小時,就剛好遇上社內選書會議,於是跟在a P p l e終於搭上下午復駛的和平幹線回到租屋處之前,我就寫了mail給a P p l e通知她《阿根廷失憶卡》通過社內選書會議,隔周就可以簽約的消息。

到這個階段為止,其實我都還沒把故事仔細看完(爆)。
等到我終於從頭到尾仔細翻完這本「失憶卡」之後,我腦中的想法是:「你這麼亂來,包包被偷記憶卡都掉了也可以從阿根廷安然回來?那我也可以去啦!」所以,為了讓像我這樣「機加酒以上,背包客以下」的旅遊者也可以不畏語言隔閡(a P p l e一句西班牙文也不會就跑去啦)、不懼文化差異地勇闖阿根廷,第二次跟a P p l e見面時我提出了一個要求:在原本的「失憶卡」之外,新增一本可拆式旅遊手冊「記憶簿」。

「阿根廷記憶簿」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根據a P p l e個人旅遊經歷和蒐集來的訊息,整理撰寫的阿根廷旅遊資訊。原本作者兼書籍設計的a P p l e一直覺得這只是附加的贈品,只要把「阿根廷失憶卡」的部分照她想要的硬殼卡狀裝幀呈現出來就好了,什麼主編這麼麻煩叫她再做一本「阿根廷記憶簿」,隨便夾在書裡面算了啦(顯示為很難溝通)。

但我一心想讓「記憶簿」和「失憶卡」的包裝可以既實用又符合整體設計,苦思許久、找了一堆參考書、跟a P p l e討論再三,同時a P p l e也在辛苦撰寫「阿根廷記憶簿」的過程中慢慢對這本別冊產生了感情(屬於容易日久生情的類型),心中也默認了「記憶簿」和「失憶卡」是一體兩面不可分開,一定要想辦法整體呈現。最後我們終於決定使用特殊(而且做起來好費工好花錢的)裝幀將「記憶簿」內嵌在書封硬殼內側,設計成可和「失憶卡」合一,也可獨立存在的旅遊手冊。

於是結合了旅遊日誌和旅遊手冊的《阿根廷失憶卡》終於誕生,這本書特別的包裝外觀值得收藏、a P p l e個人風格強烈又吸睛的繪畫不容錯過,而如同我用看完書後久久不能釋懷的強烈心聲:「這明明是一個去阿根廷旅遊被搶劫的故事,為什麼看了以後還是好想去旅行?」a P p l e無厘頭的旅遊日誌文,絕對讓你身歷其境之餘,莫明萌生想要「出發」去哪裡的念頭!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