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1.08.15

甜點的故事 視覺的饗宴

文/編輯部
大部分的女生都喜愛吃甜食,所以經常見到三五姐妹淘相約去喝下午茶,只要聽說哪裡的甜點好吃,無論是小蛋糕、布丁、蛋塔還是泡芙,總是迫不及待想要去搶鮮品嚐。近年來,由於美食部落客的介紹及網路的口耳相傳熱烈討論,更讓「馬卡龍」這個法國的精緻點心在台灣迅速竄紅,被喻為時尚甜點的象徵。

人人著迷於「馬卡龍」這個由蛋白和杏仁粉製作而成,中間夾著濃縮果醬或焦糖奶油、巧克力夾心等的圓形小甜餅,大小約三~五公分?的西式甜點,但姊妹們妳們知道 「馬卡龍」其實最早發跡於義大利,17世紀傳至法國,由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內帶入上流社會而流行起來,成為當地的特色甜點。這幾年更在日本等全球各地吹起了馬卡龍旋風,馬卡龍雖然也屬於烘焙點心,卻擁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以及變化萬千的風味組合,這是馬卡龍之所以歷久不衰的原因,也是它廣受歡迎的秘密之一。

想知道更多關於甜點的小故事及歷史嗎?近日出版的《一學就會!法國經典甜點:70道老師傅家傳配方,人人在家就能輕鬆做》(繆思文化)一書,不只介紹70道最具代表性、最傳統道地的法國甜點和家常鹹點,小編覺得最讚的是,它不只教你做法國著名甜點,更重要的還會告訴你,這些甜點的起源,以及什麼節慶吃什麼派點的由來等等,可以豐富我們的甜點常識。

書中就提到法國是重視傳統和信仰的國家,所以一年的主要節慶也各有搭配的應景糕點。像法國過完新年的第六天的1月6日是主顯節,也是吃國王派的日子。但法國人為何要在這一天吃國王派呢?據說,每年1月6日,為了紀念和慶祝耶穌誕生,東方三賢首次看到神蹟顯露的日子。所以不論是公司行號或一般家庭,那幾天的聚會或午茶休息時段,國王派一定會端上桌;而聖燭節,字面上的意思為「狂歡節的蠟燭」,也稱光明節或燭光節,在每年的2月2日,也就是耶穌降生後40天。根據法國傳統,聖燭節當天必須在晚上八點以前吃下可麗餅(呈圓形金黃色,好似太陽般閃亮),保佑未來一年闔家幸福安康……整本書看下來,小編著實也進一步認識了法國當地節慶及法國人享用甜點的文化。

另一本《2015380073467》(博雅書屋)小編也覺得很棒,書中除了講述甜點從古埃及、中世紀、近代到當代的起源、演變、製作,以及糕點師傅和工作坊的歷史外,也廣泛論及世界各地的糕點,甚至談到品嚐食物的味覺感受。像是「乳脂鬆糕」源於海盜時代水手們吃的如鉛塊般又硬又重的烘餅;「閃電泡芙」始終做成可一口吞下的大小,就像電光石火,故得其名。這本書同樣可以讓人的甜點知識大增,有如經歷一場視覺的饗宴。

法文的「gourmandise」(貪愛甜食、貪愛美食)指的是人對某些食物,特別是對呈現甜味的食物感受到無可抵擋的誘惑。除了因大量含糖產生了在營養及能量價值上的好處以外,吃甜食在大多數人身上亦生出無比的悅樂。這也難怪女生特別偏愛甜食了,原來不是沒有原因的。想知道更多關於甜點的故事,來看看「西式點心/甜點」類書籍就對了。

*文中圖片,由繆思文化提供,出自《一學就會!法國經典甜點:70道老師傅家傳配方,人人在家就能輕鬆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