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1.08.25
讀李長聲的文,體會滑稽人生的況味
文/可樂(博雅書屋主編)
第一次接觸到李長聲大哥的作品,其實是他翻譯的時代小說《黃昏親兵衛》,而且很汗顏的說,識得《黃昏親兵衛》這作品,還是先從大螢幕上真田廣之和宮澤里惠主演的電影而來,而且這才知道,這系列時代小說原來並不是我們以往刻板印象中的日本武士,那種腰間配刀嚴守武士道精神並以忠義自許而驕傲自豪的武士。這系列著墨的,反倒都是些落魄到連吃飯都成問題的下級武士,卻還要肩負某種責任和分際這種虛幻沉重的包袱,去做上級長官和其他人不願做的事。也就是在這種處境下,才呈現出武士的人性掙扎和脆弱的一面,但這才是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人」啊!
也因此那樣的故事裡,就給我一種無奈的嚴肅武士卻突然發出肚腹間的饑餓咕?聲的畫面,悲哀於他們進退兩難的處境時,又帶著某種嘲諷人世現實面的戲謔和滑稽意味,可是這股滑稽感,卻是真正體會和歷鍊後的深沉感受,領會之後又不是憤怒怨對,而是滄桑自嘲的一笑以對人生的滑稽,不是那種廉價的笑鬧喜劇。
老實說,李大哥的文章也給我這樣的感受,那種文字裡鑲嵌著無法說清的恍然大悟又會心一笑的感覺。台灣人對日本,不可說是不熟了吧,日劇、電影、音樂、明星、旅遊、文學小說、美妝、潮服、飲食、設計、建築,樣樣資訊都不會漏掉,這幾年連日語流行的詞彙,大家都朗朗上口,什麼敗犬、宅男、人妻、達人、草食男、肉食女的,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不可謂之不大。可是這就像看待日本武士的刻板印象一樣,百百款分析日本的文章,讀起來總覺得哪裡的癢處沒搔著,就是少了些什麼。可是同樣是寫日本、寫人、寫景、寫吃食、寫文化、寫出版,李大哥的文章就有股魔力,他不但搔到了癢處,還令你呵呵的笑了出來。雖然李大哥自謙的提到自己文章裡有一股「痞子味」,可就是這股痞子味,讀者才抹除了過往的刻板印象,又加深的認識了日本一層。
可我對李大哥作品的閱讀順序,卻完全是巔倒過來的。時代小說之後,我接下來讀到的是《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一開始讀完全是因為編輯的職業病,因為這本書就像走進日本出版業的後台窺看,但讀了之後,這才明白自己錯過了些什麼,接著搜尋李大哥其他的作品,然後懊惱的對自己說,怎麼到最後才知道該捧讀李大哥的隨筆閒話,而且這時候才讀到李大哥最有滋味的文章!還好最終我沒有錯過,才有機會在做伊恩.布魯瑪《鏡像下的日本人》這本書時,向李大哥邀稿寫推薦文,後來也才能趁機向大哥開口邀書稿,讓我可以和李大哥合作這第一本書《日和見閒話》。
日本發生311地震時,正巧是李大哥在寫本書後記的時候,他的住處就在迪士尼樂園附近。我先從傅月庵大哥的臉書上得知許多人勸李大哥退離日本的消息,但他一派灑脫俠義的說:「這時候走,太沒道義了」。人如其文,真的是沒錯。雖然我每次聽到又有大餘震的消息時,也不免加入勸退者的行列,不過李大哥只是一派瀟灑的拿著他的水桶去跟自衛隊接水,他說唯一不便的僅此而已。李大哥愛用日語中有意思的漢字來作為書名,「日和見」是講天氣,人們見面總不免從天氣如何聊起,再來閒話家常一番。想來我和李大哥的Email往來,其實也多半從天氣出發,聊地震、聊櫻花、聊我家花園裡亂長的樹木花草,隨性愜意的,就像讀這本閒話集一樣,翻到哪裡就可以讀到哪裡,隨意自在就好。
也因此那樣的故事裡,就給我一種無奈的嚴肅武士卻突然發出肚腹間的饑餓咕?聲的畫面,悲哀於他們進退兩難的處境時,又帶著某種嘲諷人世現實面的戲謔和滑稽意味,可是這股滑稽感,卻是真正體會和歷鍊後的深沉感受,領會之後又不是憤怒怨對,而是滄桑自嘲的一笑以對人生的滑稽,不是那種廉價的笑鬧喜劇。
老實說,李大哥的文章也給我這樣的感受,那種文字裡鑲嵌著無法說清的恍然大悟又會心一笑的感覺。台灣人對日本,不可說是不熟了吧,日劇、電影、音樂、明星、旅遊、文學小說、美妝、潮服、飲食、設計、建築,樣樣資訊都不會漏掉,這幾年連日語流行的詞彙,大家都朗朗上口,什麼敗犬、宅男、人妻、達人、草食男、肉食女的,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不可謂之不大。可是這就像看待日本武士的刻板印象一樣,百百款分析日本的文章,讀起來總覺得哪裡的癢處沒搔著,就是少了些什麼。可是同樣是寫日本、寫人、寫景、寫吃食、寫文化、寫出版,李大哥的文章就有股魔力,他不但搔到了癢處,還令你呵呵的笑了出來。雖然李大哥自謙的提到自己文章裡有一股「痞子味」,可就是這股痞子味,讀者才抹除了過往的刻板印象,又加深的認識了日本一層。
可我對李大哥作品的閱讀順序,卻完全是巔倒過來的。時代小說之後,我接下來讀到的是《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一開始讀完全是因為編輯的職業病,因為這本書就像走進日本出版業的後台窺看,但讀了之後,這才明白自己錯過了些什麼,接著搜尋李大哥其他的作品,然後懊惱的對自己說,怎麼到最後才知道該捧讀李大哥的隨筆閒話,而且這時候才讀到李大哥最有滋味的文章!還好最終我沒有錯過,才有機會在做伊恩.布魯瑪《鏡像下的日本人》這本書時,向李大哥邀稿寫推薦文,後來也才能趁機向大哥開口邀書稿,讓我可以和李大哥合作這第一本書《日和見閒話》。
日本發生311地震時,正巧是李大哥在寫本書後記的時候,他的住處就在迪士尼樂園附近。我先從傅月庵大哥的臉書上得知許多人勸李大哥退離日本的消息,但他一派灑脫俠義的說:「這時候走,太沒道義了」。人如其文,真的是沒錯。雖然我每次聽到又有大餘震的消息時,也不免加入勸退者的行列,不過李大哥只是一派瀟灑的拿著他的水桶去跟自衛隊接水,他說唯一不便的僅此而已。李大哥愛用日語中有意思的漢字來作為書名,「日和見」是講天氣,人們見面總不免從天氣如何聊起,再來閒話家常一番。想來我和李大哥的Email往來,其實也多半從天氣出發,聊地震、聊櫻花、聊我家花園裡亂長的樹木花草,隨性愜意的,就像讀這本閒話集一樣,翻到哪裡就可以讀到哪裡,隨意自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