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1.08.29
體質決定你的健康
文/編輯部

那到底何謂「體質」?為何有人每到冬天就會手腳冰冷,有的人則不會;天天喝牛奶,有的人為何還是會骨質疏鬆;喝果汁有益健康,但由於水果多寒涼性,體質為燥熱的人常常喝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但體質為冷底的人就會產生不良的效果……小編著實也很好奇,到底為什麼呢?
在《算病:算出體質,量身訂做養身方案》(時報文化)一書中即明白指出,出生時的天地氣候,決定你的先天體質(雙親的基因遺傳、以及出生當時的氣候特質所影響,例如:在氣候燥熱時出生的人體質都偏熱,在氣候寒冷時出生的人體質都偏寒),而出生後的作息、個性和環境,則決定你的後天體質。所以專精易經五行與人體健康之關係的作者樓中亮醫師,在書中也不諱言,體質一旦確立,也就差不多注定了容易罹患的疾病。在本書中,他旨在教讀者如何在60%先天體質與40%後天體質交互影響下,輕鬆算出自己的疾病好發期,讓病痛無所遁形,提早預防。
所以體質不一樣,養生也大不同。生機飲食專家說:「多吃生的蔬果,較有利健康。」莊淑旂博士則說:「多吃溫食,要喝『米酒水』。」石原結實博士又說:「體溫降低一度,免疫力下降30%~40%,生食、寒食造成體溫低、易老化、癌化。」這時讀者就會問:「啊嘸是誰卡對?(台語)」在《2014130312603》(天下雜誌)一書中,作者楊世敏醫師就說,「專家說的都對,也都錯!」因生機飲食專家們所觀察的民眾,是處於西方肉食飲食文化的生活狀態,其基礎體溫高(如白種人、黑種人),體質偏熱,故用較寒的生鮮蔬果來平衡之;然而莊博士、石原博士所觀察的樣本體質,則是以東方米食文化為主的生活狀態,其基礎體溫較低(如黃種人),體質略寒,故用較溫性的食品來平衡。看到這裡,小編終於瞭解到,歐美產婦產後為何可以大啖冰淇淋而無恙,東方產婦則忌冰冷食物,原因就在西方人體質偏熱。可見的確要先辨識自己的體質,這樣才能吃出健康。
其實不只東方人重視先天體質之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同時也是醫師兼遺傳學家的柯林斯在《2013630010231》(天下文化)一書中就直言,DNA(基因)是我們的生命使用手冊,透過DNA,我們不僅可以預測自己、父母及子女未來的健康,甚至能夠知道該怎麼行動,才能使我們驅病延壽,走向預測勝於治療的「個人醫學」,在關鍵時刻,救自己一命。
曾有新聞報導指出,有人同時吃人參及銀杏萃取的健康食品,導致猝死。可見體質不同,有人吃了養生,有人吃了則猝死。所以千萬不要看誰吃什麼東西很好就跟著吃,否則很容易惹「病」上身,因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適合吃的東西當然也不一樣,實在不可不慎。小編相信,透過這幾本關於「體質」介紹的醫療保健書,讀者將可以更加瞭解適合自己吃的食物,吃出健康,遠離疾病。
*更多關於醫療保健書籍,詳見「2011心靈養生書展」。
*文中圖片,由天下雜誌提供,出自《補錯了更傷身:體質不一樣,養生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