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1.09.01
存在於虛實之間的《邊境國》
文/梁家瑜(《邊境國》譯者)

隨手翻了幾頁,我立刻愛上了這本小說:也許是因為它的誠懇、機智、絕望、親密、叛逆。小小的一本書,卻有著恢宏的氣度,很細膩隱微的。當下我就有了翻譯的念頭。
但作者的聯絡方式卻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我寫信到愛沙尼亞文學中心,想不到很快地便和作者接上線。托努似乎很和氣,不同於書中的主角(但這本書通常都被當作是作者的半自傳作品)。他要我找法文來對照,說法文比較準確。同時,「法文譯者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他說:「因為原文中主角沒有特定的性別,而這在法文是幾乎做不到的,但它做到了。」於是,整本書的翻譯便以英法兩個版本為主。
最有趣的是,書中的主角便是一個譯者,是一個譯者不斷地寫信給某個不知是否存在的對象(安傑洛──天使)。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也像是敘事者,做為一個譯者不斷寫信給作者,詢問兩個版本中的各個出入;翻譯的過程,因為托努在小說中精巧的設定,簡直就像是做為譯者的我被拖進了小說的世界裡,像是我自己在進行小說主角的告解,為了一樁我沒犯下的罪……讓這次的翻譯更加撲朔迷離的是,我當時就住在巴黎,書中主角犯下罪行的地方,他告解的城市……
書名《邊境國》(Border State)一下就敲定了:這是個專有名詞,講的是一戰後東歐一系列國家,特別指波羅地海三小國。真正有意思的是因為書名與內容得來的封面設計靈感:讓封面留白,只有字體用打凸的方式呈現,為了呼應作者對邊境/國的定義:邊境是看不到的,如果你站在邊境,你也會變成無形的,誰也看不到你,而一個邊境國是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