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1.09.05

買房子=幸福?你別再天真了!

文/小小桃﹝時報文化出版編輯﹞
前陣子,老爺檢視了一下所謂的「五子登科」中自己到底已有幾個「子」。妻子有;金子有(但還不到口袋麥克麥克程度);車子有(但僅是野狼125);而增產報國則處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階段;至於房子嘛,連想都不敢想,更何況是買,畢竟據報導,要在寸土寸金的台北置產得「不吃不喝14年」才「可能」達成。雖然如此,但擁有自己房子一直是我們逢年過節必許的願望之一(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躺著就能中樂透),因為俗話說「成家立業」,總覺得有了房子,人生才算圓滿。

然而,編了《幸福法拍屋》這本小說後,卻讓我有了另一種感觸。書中兩位主角和代與昭子都將「有房子」與「幸福」劃上等號,一個希望再度恢復溫馨的家庭而急著搬進法拍屋裡;一個則是為了不讓神隱的兒子無家可歸而誓死捍衛屋子,為此兩人上演了一場諜對諜的心理喊戰,最後更大打出手,殊不知維繫「家」的核心並不在於房子本身。所以,「買屋子=幸福?」這個疑惑在我腦中漸漸擴大。

老實說,我先前也曾因「房事」傷透腦筋。畢竟房屋買賣不是筆小生意,因此考量諸多,例如有小孩的話,得慎選學區;而交通方面,目前三鐵共構已不夠看,最好能五鐵具備。房屋座向、屋內採光也得注意,最好沒有「西曬」;為免購屋成本過高,得精算公設比例;老房子甚至得仔細檢查抓漏。而房屋四周景象也要仔細察看,避免出現奇怪的東西,記得有次跟著房仲看屋,屋子座向、採光、售價都在預期範圍內,連房仲也直說這屋子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結果窗戶才一打開就是一根擋住視野的大煙囪!(而房仲為了賣我房子還信誓旦旦地跟我說那根煙囪可鋸掉。)

總之,要買屋就得發揮龜毛精神,各種細節絕不放過!就像和代,為了買下心中理想的房子,一再跑去確認、觀察屋子外觀,而這也讓我想起自己當初為了避免買賣事後興訟,也曾找鄰居聊聊,調查前屋主脫手原因,把自己搞得簡直像是徵信業者般。而買下房子後就沒事了嗎?不,苦惱的事情不少,例如該如何裝潢、家具如何配置也是一大學問。勞師動眾一場後,搬家又是另一場大戰的開始(會覺得自己的東西怎那麼多,裝也裝不完),這時又會開始碎唸,自己幹嘛買屋啊!

其實,人的欲望無窮,沒房子時希望能早日脫離無殼蝸牛的日子,有了房子後則希望以後能再買大一點,所以我悟出一個小小心得:人生多苦惱,凡事樂觀些才好,可別像《幸福法拍屋》的兩位主角,徒然追求「屋子」,而忽略了「家」的本質與意義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