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1.10.07

真水無香

文/香蕉魚
2005年下半年因為首次要離家前往外地讀書,覺得那是自己人生的一個路口,學業、人際關係、地理上都會有不同的視野,想記錄這段時期的細碎風景,所以開始寫部落格。雖然腦子裡不時有很多想法像泡泡一樣,東冒一個西冒一個,但常常因為懶病犯了,不了了之。於是部落格漸漸成了我的文字倉庫,存放我(碎碎唸)的閱讀記憶,還有與書本相處的點滴。

在網路上初見「真水無香」這四個字時,莫名地喜歡。這是一種境界:「以真純為文風、以自然為作風,表現愛美之心、求真之心,棄雜之心、思純之心、濾己之心。」(引自金石網) 就我狹隘的理解,是不假外求、返璞歸真,是平靜、自然的心,也可以是電影功夫熊貓中的無字天書。以此四字為我部落格的門面,也希望提醒自己時時保持恬淡的心境。

自幼喜愛閱讀,引我進入文字這個美好世界的,是父親以及中小學的國語文課本。教科書選錄的經典作品、中國古代民間故事、日本鄉野怪談,抑或是《乞丐王子》等世界名著,都是我年少時期愉快的閱讀經驗。書本能超越時空限制,帶領讀者踏足世界任一角落,恣意遨遊。能早早識得閱讀之趣、閱讀之益,至今仍覺幸運。及長,隨著閱讀經驗的累積,慢慢了解書本亦能讓讀者向內認識自我。閱讀時的思考,就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此外,我也愛看漫畫,小學就開始租,第一本漫畫還是國中時在書店拿了就要父親幫我結帳。20歲前讀劉墉、小野、侯文詠、張曉風,還有倪匡,之後也開始讀翻譯小說,但以日本作家居多。愛看的書籍以小說和散文為主,文學類小說讀得比較多,但是推理、驚悚、歷史、懸疑、奇幻等都是我會主動關注的類型。然而書海無涯,近來覺得依習慣選書會讓自己有些閱讀偏食,畫地自限,所以試讀活動讓我躍躍欲試,希望也能藉此「邂逅」其他有意思的故事。最喜歡的作家是村上春樹、琦君、張曉風及三毛,不過我想讓這個名單隨著自己的閱讀經驗繼續增加。

除了閱讀,我也喜歡拼圖,但是拼太多家裡會沒地方收藏,所以這對我而言是個奢侈的興趣。我喜歡跟朋友相聚,關心這些我喜歡的人如何在煩惱歡笑中活出他們自己的人生,因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事業跟另一半要經營,所以這個興趣現在成了偶一為之的吃飯談天,然後大部分時間大家在臉書相會。我是個別人眼中的阿宅,最常閒逛的地方是網路,尤其是網路書店,看看各類書籍的資訊,又有什麼新書問世,也很得趣。

  •  著
     出版
    特價0

    躺在床上讀著這本書時,妹妹從旁經過,我馬上把書本舉高讓她看看自己正在讀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妹:書名是什麼……把我埋在什麼下?
    我:是「把我埋在牆腳下」!
    妹:為什麼要埋在牆腳下?

    我:喔,這本書的主角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小男生,阿嬤照顧他,但幾乎不讓他跟他媽媽見面。所以能跟媽媽見面的時候,他就覺得非常開心。因此他說死了以後,想埋在媽媽房裡的牆角下,這樣就可以每天看到媽媽了。 妹:……這小孩子怎麼那麼恐怖啊?

    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現在越來越傾向於先不看文案或是介紹導讀這類的文字,希望能不帶任何預設立場或想法去感受作者要說的故事。所以初見書名時,確實納悶也好奇這會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隨著你又笑又心酸的聽著小沙夏說他的童年,才會漸漸明白,這個書名是一個恐懼死亡、渴望母愛的小男孩所發出的誠摯請求。他對死亡的認知並不正確,以為死掉了就是不能動了,但還看得見外在世界,所以他絕對不要人家把他埋在黑暗的地下墓地裡,有可怕的蟲子會來咬他。他希望能被埋在媽媽房裡的牆腳下,永永遠遠看著他最喜歡的媽媽。

    小沙夏以童稚天真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童年,讀的時候不時會因為孩童看事情的角度或思考發笑,但是理智又會讓你知道,書中的情節可以是多麼沉重到讓人喘不過氣,讓人感到萬般無可奈何……

    阿嬤對小沙夏生活起居的照顧真正是無微不至。對年事已高的她而言,體力上的負擔不在話下。阿嬤曾有過精神病史,覺得丈夫女兒都不可依靠,生活可以說完全以小沙夏為中心打轉。但是心中有太多怨懟憤恨,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讓阿公和小沙夏的生活過得是戰戰兢兢。言語上諸多恫嚇、謾罵及貶低,讓小沙夏深信自己會早死,覺得自卑比不上別人。別說連阿公都不堪負荷想要逃離,對年幼體弱多病的小沙夏來說自然更是一股龐大壓力。但阿嬤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緒,真的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小沙夏也自有對人生的不滿。精神上物質上有很多求而不可得:想要媽媽在身邊、想要阿嬤的稱讚肯定,想要有能在雪地裡盡情玩耍、吃路邊賣的棉花糖,還有快樂吃著冰棒時,卻不會生病的健康身體。行動上因為疾病纏身,加上阿嬤的種種限制,他無法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那麼就只能靠豐富的想像力來幫他達成心願,或是發洩不滿。

    阿嬤的愛雖然沉重,但書裡還是有令人感動之處。與書名相同的短篇裡,常常河東獅吼的阿嬤輕聲細語照顧受了風寒發燒的小沙夏,看著看著就讓我熱淚盈眶了。沙夏很多時候是阿嬤口中的小殘廢小病號,但阿嬤傷心脆弱的時候他就是那唯一的小太陽。

    媽媽給他的玩具或小東西都是他的寶貝,就好比玻璃彈珠:

    「這個小小的彈珠媽媽可以藏在手心裡,不會被阿嬤拿走,我可以把它放在枕頭底下,感覺媽媽就在身旁。有時候我會想和彈珠媽媽說話,不過我知道這樣很傻,只好經常望著它發呆。」(試讀本第242頁)

    因為無法正常上學而沒有什麼朋友,家庭不完整,長輩之間的關係劍拔弩張,動輒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樣的環境讓沙夏小小年紀也學會察言觀色,知道阿嬤在他生病時會順從他的要求或容忍他小小的任性,而阿嬤跟阿公如果要吵架了表示大事不妙。童言童語的提問或想法常讓人噗哧一笑,但隨即又會感到一股淡淡的哀傷。

    阿嬤夫妻倆可以跟鄰人友人坦露內心想法、種種委屈、不滿不安,對著本人卻說不出口,或只能以斥責來表達關懷。關心對方,卻又充滿怨懟。阿嬤跟阿公的夫妻相處、兩人跟女兒之間的問題,以及跟小沙夏的隔代教養問題,盤根錯節。惡性循環之下,日復一日,舊傷未癒,新傷又添。就像糾纏在一塊兒的結,無解。

    說實在的,阿嬤罵人挖苦嘲諷的功力真是一流,還會引經據典,讓人不由自主想到《九品芝麻官》裡那些潑婦罵街的場面。讀著嘻笑怒罵的情節,卻又不時想要嘆個氣皺皺眉,好笑卻又感傷之餘,多多少少也會想到自己身邊的情景。 偶爾還會讓我想起台灣的八點檔鄉土劇。劇裡往往有許多誇大灑狗血的情節,看的時候只想讓人破口大罵直呼不合理。卻沒料到在社會新聞裡,有時就會看到雷同的案件報導。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人生百態正在上演……

    有人說血緣是很暴力的。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家人,不論和他們的相處是融洽、疏離或爭吵不斷,但總是彼此互相影響,在不知不覺中形塑一個人的性格。是一生的羈絆。故事的最後似乎戛然而止,逝者已矣,其影響也許會像終年飄著烏雲細雨的灰色天空罩頂,但是既然活著,就要向前看,走下去…………

    PS阿公和阿嬤雖然是台語,但在這部翻譯小說裡讀來卻不覺突兀,反而更添親切感。譯者也在注釋裡為讀者貼心地說明了許多俄國的文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