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11.11.14
印度說故事大師──普列姆昌德的啼笑悲歌
文/謝孟希(柿子文化編輯)
繼《印度聖境旅人書》介紹這優美莊嚴、具文化歷史意義的國度後,柿子文化迫不及待要引介充滿印度風情的小說家——普列姆昌德,與台灣讀者見面。
最具印度味的小說要出於最富印度情懷的小說家之手。普列姆昌德,生於1880年,在其創作高峰,1903年到與世長辭的1936年這33年間,印度正值英國殖民時期,不同於同時期為大家熟知的泰戈爾,用優美的文字表現詩情畫意,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說運用最平實的語言,表達最真實的人性、刻畫專屬於印度特殊文化背景下各種小人物的悲歌。
普列姆昌德《27個傻瓜》特別從他創作的300多篇短篇小說中,精選情節張力十足的27篇,由曾留學印度的北大資深教授劉安武,直接自印地語直翻中文,簡樸的文字與充滿人味的故事相得益彰。書中主角遍及農民、地主、母親、兒子、乞丐與暴發戶,甚至連隻小小的猴子,都有其特殊形象,再配合固守種姓制度的印度教徒、可吃印度人視為聖牛的伊斯蘭教徒,以及身為殖民者的英國人、基督教徒,構成特殊社會環境,營造衝突的風景,融合人類的脆弱、迷惘、掙扎,所有可愛、可憎、可恨的,全部血淋淋攤在眼前,值得一讀再讀,深刻省思。
《27個傻瓜》11月30和大家見面,接下來柿子文化還會馬不停蹄的持續出版富印度特殊風情的長篇小說,敬請密切留意!
最具印度味的小說要出於最富印度情懷的小說家之手。普列姆昌德,生於1880年,在其創作高峰,1903年到與世長辭的1936年這33年間,印度正值英國殖民時期,不同於同時期為大家熟知的泰戈爾,用優美的文字表現詩情畫意,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說運用最平實的語言,表達最真實的人性、刻畫專屬於印度特殊文化背景下各種小人物的悲歌。
普列姆昌德《27個傻瓜》特別從他創作的300多篇短篇小說中,精選情節張力十足的27篇,由曾留學印度的北大資深教授劉安武,直接自印地語直翻中文,簡樸的文字與充滿人味的故事相得益彰。書中主角遍及農民、地主、母親、兒子、乞丐與暴發戶,甚至連隻小小的猴子,都有其特殊形象,再配合固守種姓制度的印度教徒、可吃印度人視為聖牛的伊斯蘭教徒,以及身為殖民者的英國人、基督教徒,構成特殊社會環境,營造衝突的風景,融合人類的脆弱、迷惘、掙扎,所有可愛、可憎、可恨的,全部血淋淋攤在眼前,值得一讀再讀,深刻省思。
《27個傻瓜》11月30和大家見面,接下來柿子文化還會馬不停蹄的持續出版富印度特殊風情的長篇小說,敬請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