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11.11.21
從過去的記憶裡找尋對現實的救贖
文/蔡旻峻(夏日出版企劃)
睽違已久,作家吳明益即將於12月推出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本書收錄十篇短篇小說,每個故事各自獨立,但都有個貫穿的主軸:中華商場天橋上的魔術師。
本書的發想緣起是從《複眼人》的講座開始,吳明益跳脫自然書寫的範疇,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和貼近日常生活的角色和劇情,淡淡地述說著一段段有趣,且帶有一點點神秘氛圍的故事。故事說完,卻讓人感覺餘韻繞樑,不斷思索當中的奧妙。
場景大多發生在80年代的中華商場,作家柯裕棻如此形容:「吳明益描繪的台北人有暮光熹微的溫度和色彩,景象朦朧溫柔。中華商場宛如台北城的縮影,是的,都城的人也一樣過小日子」。這本小說集,把湮滅的那一切都召喚回來了。
然而這本短篇小說集敘述的,並非為了遙想過去的回憶和緬懷當時的氛圍;而是每段故事中的人物,皆從過去的記憶裡找尋對現實的救贖。就如第一篇同名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當中所說的,「有時候值得一輩子記住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吳明益想傳達的是,孩子會經過許多傷害性的事物,才漸漸得以長大(或永遠受傷)。傷也許不會痊癒,但卻是人生裡頭很重要的一環。
就如同吳明益在本書的最後一篇小說〈雨豆樹下的魔術師〉中所寫的: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
編按:《天橋上的魔術師》2011.12.01出版
本書的發想緣起是從《複眼人》的講座開始,吳明益跳脫自然書寫的範疇,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和貼近日常生活的角色和劇情,淡淡地述說著一段段有趣,且帶有一點點神秘氛圍的故事。故事說完,卻讓人感覺餘韻繞樑,不斷思索當中的奧妙。
場景大多發生在80年代的中華商場,作家柯裕棻如此形容:「吳明益描繪的台北人有暮光熹微的溫度和色彩,景象朦朧溫柔。中華商場宛如台北城的縮影,是的,都城的人也一樣過小日子」。這本小說集,把湮滅的那一切都召喚回來了。
然而這本短篇小說集敘述的,並非為了遙想過去的回憶和緬懷當時的氛圍;而是每段故事中的人物,皆從過去的記憶裡找尋對現實的救贖。就如第一篇同名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當中所說的,「有時候值得一輩子記住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吳明益想傳達的是,孩子會經過許多傷害性的事物,才漸漸得以長大(或永遠受傷)。傷也許不會痊癒,但卻是人生裡頭很重要的一環。
就如同吳明益在本書的最後一篇小說〈雨豆樹下的魔術師〉中所寫的: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
編按:《天橋上的魔術師》2011.12.01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