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文老師曾經給我們看的一部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電影的最後,為了保護兒子的父親被德國人槍殺,躲在櫃子(還是箱子?)裡的小男孩到了早上才敢偷偷出來,發現街道空曠,一個人也沒有,過了一會兒,才有一位美軍駕著坦克車出現在他面前,德國戰敗了,被囚禁的猶太人終於得以重見光明。我在想,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贏了,那現在世界會變得怎麼樣?不過這個問題想起來就會讓人毛骨悚然。
Robert Harris的《祖國》,時間設定就是在「假設,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贏了」的二十年後。沒錯,它是一本設想歷史小說。希特勒主張優生學,於是舉凡猶太人、反政府、吉普賽人、身心殘障者、同性戀或者是血統不純正的人,等於間接被判了死刑,要不然就是坐著等死,要不然就是一輩子被視作下等人、遭人歧視奴役。
在這種情況下的德國人呼喊著「相信德國,相信領袖」的口號,將之視為牢不可破的真理,而有真理,就會有人試圖打破真理,質疑真理。
馬栩意外地代替了同事接下一件無名男屍案,不久蓋世太保介入其中,要求接手,但是馬栩決定繼續追查真相,只是真相太駭人,因為他發現這起並非普通的溺水事件或兇殺案,而是長達二十年、有十四名死者之多的政治屠殺事件。而由於死者幾乎都是政府高官,且美國總統甘迺迪即將和希特勒召開和平會談,無論是美國官方或者德國政府都不願意接觸這塊燙手山芋。於是,馬栩身邊願意伸出援手的只剩下一位來自美國的漂亮女記者,查理。
但是真相涉及的人太多,那些人的地位太高,而蓋世太保又窮追不捨,更糟糕的是,連馬栩的好朋友和兒子都出賣他(其實看到那段的時候,我比較想大叫,死小孩你才十歲你懂屁啊!)真理在這裡,看起來似乎只是一條被從小灌輸卻沒有人解釋意思的教條,感覺就像是你從小就被教殺人是對的,但是當你被警察抓到的時候,你才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那些從小的記憶就被過度美化的德國人,也是這樣深信不疑地相信他們的領袖就是上帝,他說的話就是真理,卻不知道他殘酷地屠殺了多少無辜的百姓,多少人因為他白白失去性命和自由,直到馬栩和查理把那些見不得人的秘密全數挖了出來,從深不見底的地底被挖出來,重見光明,這不再「只」是政治醜聞。和書中眾多的德國人比起來,馬栩就顯得不凡,他被捲入這場風暴,孤立無助,等於拿著自己的性命在賭,卻又堅持捍衛他的真理,不盲從,堅決而勇敢。
小說有一個很俗套卻又很感人的結局,雖然故事裡的德國人和柏林的天氣一樣陰沉冷漠(Robert Harris的特點就是慢慢「勾引」讀者進入故事,然後不可自拔,我愛死《祖國》這本書了。)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08.06.02
Solo Dance
文/Klaire
Klaire目前還是高中生,不過她希望未來的工作能和書籍或旅行息息相關。小時候家人很忙,所以每到假日,書店是她最常去的休閒娛樂場所,膩在地下室的童書部,非常享受被一堆書包圍的感覺。她尤其喜歡看長篇小說,「因為短篇太短,中篇怕意猶未盡,而長篇,作者細細鋪陳說故事的感覺,正好就是我想要的。」雖然她偏好happy ending,但《贖罪》的淒涼、《冬日將盡》的隱晦跟《再見寶貝,再見》的無可奈何,卻讓她十分動容。
書籍已經成為Klaire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背包裡、床邊都必須有一本,有時候即使很累了,都還必須要翻幾頁才開心。除此之外,佔據她極大分量的,還有電影、音樂、美食和旅遊,不過她很怕推介這些東西,「因為對方往往只是聽聽就算了,很少有人真的因此去找這些書、音樂、影片或美食來嘗試,與其這樣一對一地介紹,不確定對方喜不喜歡,還不如寫在部落格上跟大家分享,如果有人因此而發現到這些有趣好玩的事物,我也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