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2.02.03
湯瑪斯.佛里曼 呼籲重回輝煌年代
文/張怡沁(天下文化編輯 )
台灣有自己的成功方程式:優秀的國民教育、現代化基礎設施、廣納五湖四海 「新台灣人」的開放精神,加上鼓勵產業發展升級的良好政策。此時,該是我們回看歷史、重新檢驗每一項成功方程式的的關鍵時刻了。
如果你關心台灣未來,如果你關心在「扁平2.0」新世界裡,如何維持個人的競爭優勢,湯瑪斯.佛里曼的《2015410203208》(天下文化),提供你新視角,只要你將書中談的「美國」代換成「台灣」,「美國人」代換成「台灣人」,因為,在這個超連結新世界,台灣的挑戰比起美國更艱巨。
這本書由佛里曼與外交思想家曼德鮑姆合著,探討美國政府當前所面臨的四大危機:全球化、資訊科技革命、債台高築,及能源過度使用。但美蘇冷戰結束後,美國政府對這些議題視若無睹。而當今中國大陸無論在教育、工業、科技的崛起,都一再提醒美國「也曾擁有如此光榮」(That Used to Be US),並顯示美國當今政治體系及核心價值的崩壞。
儘管如此,佛里曼深信,只要深入了解美國歷史,就會找到讓美國克服當前危機的方式,讓美國重返輝煌時代。佛里曼更進一步針對美國已陷入的困境提出建言,包括振興傳統核心價值,及建立新的第三方運動復興國家經濟。 佛里曼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同步在全球超過七百多個媒體上刊登。他的《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時報文化),被翻譯成27國文字,並成為暢銷書,甚至成為許多中學及大學了解中東議題的教科書。1999年起,佛里曼在WTO西雅圖大會後,開始投入全球化的議題,同年出版了《了解全球化》(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被翻譯成20國文字,2005年他加入更多對新興國家,如中印的採訪,出版了最知名的全球化書籍《2015410182121》(雅言),成為全球各地討論的熱烈話題,也讓他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選為美國最佳領導人之一。
佛里曼為了全球化的觀察,把人生的腳步,從美、歐、中東的西半球架構,延伸至東半球。繞著地球轉,他發現了一個與工業化、全球化同步的狀態:世界人口膨脹、氣候暖化、能源耗竭。這場全球化的經濟革命,將可能影響全體人類的生命。於是佛里曼從國際政治的專家,一腳跨越進入「國際環保」的領域。
美國人曾普遍認為佛里曼是個好記者,但不見得是一個愛國的好公民。佛里曼對華盛頓的暖化政策遲鈍深感不平;甚至曾脫口說出希望美國政府當「一天的中國」。然而貫穿佛里曼所有言論的邏輯,可以看到一為良心知識份子對自己國家逐漸落後、不斷犯錯,內心「恨鐵不成鋼」的沮喪與失落。
《我們曾經輝煌》這本書,就是佛里曼與他的外交學者好友曼德鮑本著對自己國家的熱愛與關切,合力寫下的警告與期許。很多讀者對他們的認識,多半是作家與評論家,但是,佛里曼強調自己是以美國公民的身分撰寫本書,因為「我們也是美國國民。這一點非常重要,撰寫此書的動力不只來自於我們對政策的興趣,也在於我們的身份認同。」
*文中佛里曼照片,由天下文化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