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02.20

解決地球的困境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記得我剛到基金會任職時,曾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的文章,主旨在揭露一罐瓶裝水背後,其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十分驚人。後來,這篇文章獲得許多迴響,並也藉由主流媒體的跟進報導,使國內對瓶裝水或杯水泛濫的情況,開始產生關注。

不過,如果那時候我就看過這本由剛特‧鮑利所寫的書,或許我的話就不敢說得這麼滿了。

一向主張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解決人類環境問題的鮑利,不像我總以負面列表的方式,細數瓶裝水長途運送的不是。他在本書舉了哥倫比亞卡比歐斯特地區生產的瓶裝水為例,消費者因為購買了這個地區的瓶裝水,使得當地居民獲得資源,可以有經費投入雨林的復育。這些新種下的樹木,其固碳量遠超過生產與運送瓶裝水所須使用的化石燃料,間接產生的排碳量,也等同於每罐瓶裝水的「碳足跡」,細算之後是負值。

另一方面,隨著小樹逐步長大,為了森林的健康,漸漸會疏伐的需求,這些木頭又能成再成為實木傢俱或燃料,減少對化石燃料或製品的依賴比重。根據鮑利的預估,如果每天買一公升來自卡比歐斯特地區的瓶裝水,連續喝二十五年,預估就能復育八公頃的林地;而每天全球只要有一千萬人這麼做,還能額外在當地創造兩百萬個工作機會。

這樣的例子,鮑利稱之為「藍色經濟」,不僅是解決單一的環境問題,而是系統性地做整體改變。書上舉的另一個例子,就是巴西庫里奇巴市的公車系統。當地市政府以免費的公車票,鼓勵貧民窟的居民做垃圾分類,結果不但成功地讓垃圾減量,市容更清潔,貧民窟的居民也因為能坐上免費公車,因此能到更遠的地方工作,不再因高昂的公車票價而受限工作區域。有了民眾廣泛的支持,庫里奇巴也才能提出革命性的捷運公車系統(BRT),並以里程數不以載客數做司機核薪標準,成為今日全球公車系統的模範。

以正面態度來因應氣候的變局,的確是我們所需要的。在二○一一年終之際,全球所看到的是二氧化碳濃度來到了389 ppm,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也已經超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預測,現正朝著平均溫度升溫四度的情境邁進。而幾篇新發表的重量級科學論文,也可說明全球升溫將造成極端氣候更加頻繁,光是美國今年破十億美元的大型天災,也再度創新了以往的記錄。

在此同時,方於南非德班落幕的新一輪氣候會議,雖延長了《京都議定書》的法定效期,但各國所提的減碳目標與時程,卻又要拖到明年才能決定。全球現雖有自願性的減碳承諾,但仍明顯是不足以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深受經濟問題所苦的各國,則又再一次地把氣候危機的優先順序,移到施政的後位。

已故的中國大陸環境保護知名人士梁從誡曾說:「面對氣候變化,我們正在打一場必輸的戰事,但卻又非挺身而戰不可。」我想人類的確沒有悲觀的權利,而鮑利則是更樂觀地強調,以人類的聰明才智,只要能拋棄以往對資源的消耗方式,一定有機會可以贏得這場戰役。

這本是第二本談「藍色經濟」的書,比上一本《藍色革命》更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鮑利博士花了不少篇幅,來說明酸性食物對於身體的傷害,也等於是分享了他的養生之道。的確,今年在接待剛特‧鮑利來台的過程,曾有幸安排他在台灣的膳食,當時對於他的要求有點不甚理解,在看完此書之後才恍然大悟,也難怪現在五十五歲的他,不論是外表或活動力,都比他的年紀至少年輕十歲。

相較鮑利對食物的態度,我自己其實算是十分輕忽,最近才不小心讓剛滿一歲的女兒,喝到被日本核電廠污染的含銫奶粉,現仍自責不已。在談到環境、氣候或能源議題時,如果出發點都能像是談健康或養生議題一般,以個人的角度為出發點,或許議題才能讓更多人獲得共鳴。

從這兩本談「藍色經濟」的書籍,以及「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在Youtube所分享的一系列影片,都讓我看到鮑利如何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分享「藍色經濟」與「藍色革命」的種種想法。在台灣,我們或許並不乏這一類的創新思維,所缺的或許是對改變既有系統的樂觀力量;但相信隨著「藍色革命」的熱潮已逐步點燃,將會有更多的永續創新想法隨之延燒,讓阿凡達的藍色,成為這塊島嶼夢想的顏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