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03.22
誰來教我關懷?在蛋糕與關懷之間……
文/文及元(經濟新潮社主編)

於是,人生路上,我們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從關懷別人卻遭冷漠回絕的失敗裡,或從他人熱情過度卻讓人吃不消的驚嚇中,一點一滴慢慢學會「關懷而不干涉」的界線。
通常,關懷別人最大的挫折,是來自於對方不接受自己的關懷,或者,被當事人視為干涉或騷擾,輕則驚嚇,重則反目。或者,自己也就是那個拒絕別人關懷的當事者;往往事過境遷,直到自己被人傷了心,才知道原來對方當年那個小小的舉動,其實就是關懷自己的表現。然而當年自己拒絕別人關懷、無意間傷了對方,自己卻渾然未覺。
我們從經驗中習得如何關懷別人、關懷自己的訣竅,但是,如果因為關懷別人卻沒有得到善意的回應,難道說,從此再也不關懷別人?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別人拒絕我的關懷?」
那就讓小編說個關於「蛋糕」的故事。
辦公室裡的蛋糕——問題是,「你給的」並不是「他想要的」
蛋糕往往是祝賀的象徵,尤其是圓形的鮮奶油蛋糕。
不知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尋常的上班日午後突然出現的蛋糕,成為辦公室的驚喜,也表示大家對於壽星祝壽的關懷之意。
然而,真的每個人都這麼想嗎?
那可不一定。
比方說,曾經被鮮奶油蛋糕砸臉的壽星;或是,因為減重計畫而不能碰一點點甜食的壽星。
或許大家多少都曾經遇到「精心籌畫」壽星卻不埋單的慶生會,最後演變成「驚心動魄」瞎忙一場的經驗。
比方說,壽星看到蛋糕時表情僵硬,從唱生日快樂歌到吹蠟燭、切蛋糕,直到蛋糕盤拿在手上,仍然不相信慶生與蛋糕是真的。直盯著蛋糕裡外外端詳老半天、自言自語:「這個蛋糕,是真的嗎?」
蛋糕是真的,慶生也是真的,但是,曾經被鮮奶油砸花一整臉的壽星,就是不肯相信大家的祝福。
原來,這種「一廂情願」的關懷,在壽星眼中是「惡作劇」。
如果你是買蛋糕為壽星慶生的人,難道說要因為壽星的懷疑,從此掩上「關懷別人」的心門?這位壽星因為以往一次被蛋糕砸臉的經驗,難道說從此再也不接受別人在自己生日當天以任何形式「關懷自己」?
萬一壽星不接受大家的祝福,其實,只是慶生會籌辦人和壽星之間,對於「慶生」這件事情想法不一而已。
慶生會企劃人覺得每個人都有一年一次當壽星的機會,特別一點才顯誠意。另一方面,壽星認為生日也是母難日,最好低調一點,不必勞師動眾到連蛋糕都出動的程度。
以慶生會表達關懷的出發點是良善的,然而,問題出在於蛋糕上。
蛋糕,就像是表現關懷的具體形式,萬一「你給的並不是他想要的」,我們通常學習在一退一進的互動中拿捏技巧、學會「關懷,要察顏觀色;關懷,絕不是干涉」的真諦。
如果往後想要幫壽星慶生,除了私底下了解他平日的飲食偏好,也可以問問壽星想吃什麼,以免「精心籌畫」的慶生會變成壽星眼裡「驚心動魄」的惡作劇。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蛋糕」的故事,喔,不,是更多「誰來教我關懷?」的細節,請見《關懷的力量》這本書——畢竟,很難得有一本書,教我們如何真正關懷別人,也關懷自己;看完這本書,讓自己絕不因為關懷別人遭拒而心生怨恨,也能正視自己有被別人關懷的需要,適時接受別人善意的關懷,並且因此找到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