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2.05.07
愛要及時 母親節快樂
文/編輯部

所以在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小編想介紹讀者一些關於「親情/愛」的心理勵志書籍,因為有些事不能等,愛,要及時。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愛他們一些,多陪伴他們一些,不要等他們不在了,才來懊悔,那就為時已晚了。
小編在看《2015440425182》(漫遊者)這本書時就大為震驚,因為依照書中的算法,20年(父母剩餘的壽命) X6天 (一年中見面的天數,包括年節及假日)X11小時(一天內相處的時間)= 1320小時 = 55天,在外工作、又不常回家,和父母相聚的時光,好像的確會變得如此短暫。所以透過書中的55個小故事,小編也重新檢視了一遍自己和父母親的關係,哪些已經有確實做到──教父母如何傳簡訊、幫父母捶捶背、傾聽父母的煩惱、用自己賺來的錢請父母吃飯、幫忙歲末大掃除;哪些又有待盡快去實踐──帶父母出國旅遊、親手作菜給父母品嚐、作一份父母的月曆、在自己生日當天,送父母禮物……等等。看來,小編還有待努力哩!
而在韓國、感動無數讀者的《愛,要及時:父母在世時你可以做的45件事》(橡實文化)一書同樣在傳遞「應該」如何對待至親的故事。答應母親要買她最愛的紅柿回家給她吃,卻因為雜事纏身而遲遲沒有買回家,直到某天母親突然昏倒病逝,這件事也成了兒子心中永遠的遺憾。這個故事告訴讀者:要時時體貼父母,答應父母的事,更要即知即行的去做,不要用忙碌當作藉口,以免造成終身遺憾。其它像是:想辦法為父母奉上零用錢、經常打電話回家、隨時關心父母的健康……等等,每一個小故事,雖然都很平實,卻深深感動著小編的心,原來,我們能為父母做的,就僅僅只是多一些關心而已。
所以有些事不能等,要馬上就去做,《2015440428558》(繪虹)包括:聆聽父母的意見,就能讓他們開心;陪著父母說說那些無關痛癢的老話題;即使沒有錢,只要肯為父母多用一點心,下雨天去接他們回家,一樣可以讓父母感覺幸福;《陪伴媽媽的100個精心時刻》(?莉) 則在告訴讀者和媽媽碰面相約,不一定只能吃飯、聚餐 ,想點新花樣,就能為親子關係加分,像是一起去看展覽等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從小到大,父母總是無私的照顧我們,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等我們長大之後,生活再怎麼忙碌,更應該要抽時間多陪伴父母親,畢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不要等到父母親不在了,再來懊悔就太遲了。母親節即將到來,小編提醒大家,記得跟媽媽說聲:「我愛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