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8.07.07
馮翊綱無住而生心的快意人生
文/陳紅旭(文字工作者)

相聲瓦舍將甫出版的《戰國廁》(聯合文學)視為20週年經典創作,最近「戰國廁」的公演更是成功,相聲瓦舍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馮翊綱說,《戰國廁》的創作元素結合歷史知識、眷村生活話題及應用高度劇場演出的精神而成。果然《戰國廁》深受歡迎,正符合馮翊綱創作的初衷,藉此引發年輕人對歷史知識的興致,藉趣味的謊言,觸動人們去探索真相。由初版五刷顯示很能引起讀者與聽眾的共鳴。
早過了不惑之年,馮翊綱說自己很慶幸有權利享受憑空思考的樂趣,有時蹦的跳出年輕的一個畫面,誰說過的一句話,或誰說話時的表情,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養分,不若二十歲時的天馬行空可能只是夢。更幸運的是,不僅被允許亂想,也允許寫出來甚至是演出,完成一種實現的成就感。
個性陽光而正向的馮翊綱,正足以為他張羅好的磁場,凡事以興趣及投入為著眼點,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只循著一個標準,好好工作,好好玩,好好生活,同時不忘好好睡覺。
馮翊綱坦誠自己是即知即行的人。他說有一次理髮時,隔壁坐了一位六十開外的男士,閒聊中說日子過得好快,還有好多事沒有做,言下心情不免悵然或遺憾,坐在一旁的馮翊綱趕緊問自己有沒有類似的心情,結果並沒有任何遺憾,因為他凡事即知即行。終於理髮阿姨問出對方的心願,不過是騎腳踏車環島,這肯定是二十來歲時即有的浪漫願望,腳踏車一蹬不就出門了嗎?肯定是個性延宕了夢想的完成,對馮翊綱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他的個性是行動派的代表,隨時面對問題,當下解決,隨時可以上場是他的自我要求。
眷村長大,自稱一生沒怕過什麼人,只怕媽媽不開心,只要媽媽不開心,他也開心不起來。從小「有事就說出來」是家教,一說出來凡事可以商量可以解決,因此自然養成坦白誠實的個性,一旦有坦白誠實的特質,一切都被允許試試。想想那沒有冒出頭的二十年歲月,「將軍之子不當醫生說相聲,讀什麼戲劇研究所?」馮翊綱益發感謝父母的包容與理解,讓他適情適性的自我發展。
投入相聲二十多年,是偶然結的緣,他說從小喜歡唱京劇,聽著錄音帶跟著唱,一經專家指點已具專業水平。但喜歡唱戲歸唱戲,反而因為老師賴聲川的創團作是相聲,要馮翊綱飾一個角色,竟意外的開展了他的相聲生涯。至今相關各類著作品數十種,得獎無數,都是因有趣而鑽研的結果。
對創作而言,大量雜讀雜學雜食是很自然的結果,「一輩子不看書的人如何創作?」若問看那些書影響創作,馮翊綱無法回答這類問題,他覺得閱讀對創作是很自然的事,如呼吸,他無法刻意,不管是趨勢的文化觀察或是科學的天文類書,到手的書他都不放過。
馮翊綱並不刻意經營自己或期望達到一定的目標,只朝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不斷探索而佔有相聲界的一席之地,他埋首詮釋相聲的任何可能,透由不同的創作觸角,藉著表演「說」出來,二十年自然形塑當代相聲劇場的面貌。他說相聲的精髓在內容,形式只是表演的工具,像他一點兒也不在乎在很陽春的辦公室一隅創作及演練相聲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馮翊綱的專注與定靜,猶如一打開電腦寫作,外界頓時一片淒黑,只有思緒繽紛多采的在螢幕上躍動著。他的專注,可如同隨身的碼表,一按鍵即刻歸零,隨即沒入下一刻的專注事項。
他的生命中有一種餘裕性格,從小一直喜歡唱戲寫字及畫畫,單純的享受喜歡寫字就寫字,喜歡畫畫就畫畫,從來不想寫一篇稿子多少錢,畫一張畫值多少,只因喜歡而沉迷而鑽研,正有一種無住而生心的奧妙。如此個性的他,自然無法忍受「得準備多少財富才可以過退休生活」的思考邏輯,他在乎「你正在做什麼,而不是你在為未來存什麼!」當然,馮翊綱也完全沒有退休概念,一句「未知生,焉知死」,只說多年的努力而有此舞台,怎能不傾全力演出,他不會侷限或預設自己的發展,一步步穩健的走,生命如何不發光發熱。
何況世界上有太多死後成名的畫家、雕塑家,甚至是文學家,但在戲劇的世界絕對是現世報,沒有死後成名的演員或表演家。不趁當下努力,更待何時!
一年或二年的好運可能是受幸運之神眷顧的結果,二十多年的好運就是努力奠基而成。馮翊綱常說大學中同是學戲劇的同學,天才都太明顯、太機伶,而他自認不足,只能加倍的投入學習,加上興趣的熱情支撐,他成了龜兔賽跑中安然走到終點的烏龜。
*文中馮翊綱照片,由聯合文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