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2.06.08
克里斯多夫‧鮑里尼 英雄出少年的真實旅程
文/張倍菁(聯經出版編輯)

1983年出生於美國蒙大拿州山區小鎮的克里斯多夫‧鮑里尼,從小愛看奇幻小說,並創作短篇故事及詩。15歲通過高中鑑定考試後,選擇在家自學,並動筆寫下他的第一本小說《龍騎士首部曲:飛龍聖戰》。一年後,鮑里尼的父母決定自行出版此書,全家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編輯、校對、設計封面、設計版式、字體調整,及媒體宣傳資料,最後連封面、奧俄蓋西亞地圖等設計都由鮑里尼親手繪製設計。鮑里尼的妹妹安琪拉,一直是他在創作路上的最佳拍檔,不但協助編輯,他甚至以妹妹的個性特質創造了小說中最神祕難解的角色——藥草師安琪拉。
當代著名小說家卡爾.希亞森(Carl Hiaasen)的繼子在無意間發現這本自費出版的小說,推薦給希亞森,希亞森讀了之後驚為天人,大力推薦給他的出版社諾普夫(Knopf Books),於是諾普夫出版社在2003年8月重新出版。初試啼聲就讓19歲的鮑里尼躋身各大排行榜的暢銷書作家之列,原本預計前往奧勒岡州波特蘭市就讀瑞德學院(Reed College)的就學計畫,也因為小說熱賣而暫停。鮑里尼全力投入寫作,每隔三年完成一冊,終於在2012年為這套費時十二年的史詩型奇幻作品劃上美好的句點。
十二個年頭的醞釀、創作、完稿無疑是一段充滿挑戰的過程。在細讀這套人物眾多、情節繁複的兩百多萬字大書後,會發現鮑里尼的寫法依然沿襲「在家、離家、返家」三階段的傳統模式。只是當小說主角艾瑞岡完成任務後,他已回不了原來的家,而空間的轉移與變化原本就是英雄的宿命。可喜的是,小說結局並不濫情,因為艾瑞岡的情感終究沒有寄託,他在道德感和遺憾的矛盾中,選擇了英雄無法卸責的使命,選擇遠離塵囂,在孤島上養育並訓練群龍,為眾生謀利,是更高層次的回歸。
《龍騎士》系列幾乎占據了年輕鮑里尼的一半生命。讀者在追隨這套系列的同時,很難不將他筆下的主角艾瑞岡投射到鮑里尼身上。艾瑞岡的設定與開始動筆創作的鮑里尼均是十五歲的少年,而兩人的成長更是透過小說緊密連結:艾瑞岡從貧窮的狩獵少年躍變成守護奧俄蓋西亞大陸的龍騎士,而鮑里尼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學識領域的迅速拓寬,寫作技巧與小說格局也臻於成熟。作品與作者一同呼吸、一同成長,鮑里尼實在難以割捨奧俄蓋西亞這個世界,也因此,喜歡《龍騎士》系列的朋友們有福了,他承諾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一定會再回到它的懷抱。
*文中克里斯多夫‧鮑里尼照片c Elena Seibert,由聯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