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07.12

愛的施力點:在小說裡,艾宓教我的事

文/貝莉(《帶不回家》作者)
《帶不回家》這本書寫完至今也快四個月了,有時候覺得很像一場夢,只是這場夢長達五年,從2006年第一個版本浮現,從電影劇本寫成小說,從一個女兒、兩個女兒到三個女兒,艾家,有了個完整的樣子,我現在再回頭看,他們像是陌生人,也像是我以後都不會見到的朋友。是某段時間,共同奮鬥,彼此思索許多事情的「重要夥伴」。

小說的女主角艾宓,是個辛苦的人,當然,其實書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關跟難處,或許很多人讀完小說,反而會覺得,她,很幸運了。

但我想,很多人身在其中時,往往會有許多憤怒去看待一切,尤其是當我們所擁有了,跟社會期望價值或者是我們學生時代所習得的優劣好壞有差距時,那樣的痛跟洞,往往很難填滿。

不過,每個人應該都有機會,去體驗、感受,愛與家庭的不同模式。去相信,自己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生存在這個,理當幸福的世界。

從小在台北生長的我,老覺得這不是個挺快樂的城市,可是我喜歡這裡,也捨不得離開這裡,這在我自述式城市散文《我親愛的台北》裡,有一再而再地,表明這個心情,在尾章,也說了很多我真實生活裡,家人的故事。

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我寫下了第一本小說。中間很痛苦,很迷惘,討厭自己幹嘛寫這麼不快樂的小說,卻也順便檢視了自己跟家人的關係。

《帶不回家》是台北三部曲的第一部,三十一歲適婚年齡的女孩,對婚姻跟家庭還有愛情的困惑。

她用刺蝟般的憤怒保護自己,卻從來沒想過,看起來殘破不堪、如同穢物的家,造就了她的勇敢,還有前所未有的能量。

她那未留隻字片語就跳樓自殺的母親,其實是要用全部的生命告訴她。愛,不是愛自己而已;也不是瘋狂投射感情到另個人身上,渴望百分之百的回饋。

愛往往用不同的形式,給了妳,想像不到的答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