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2.08.10

凱瑟琳‧M‧瓦倫特 童話與傳說的故事傳承者

文/詹凱婷(繆思文化企劃)
戲稱自己文學風格是神話龐克(Mythpunk)的凱瑟琳.M.瓦倫特,甫一出道便獲獎無數,雨果獎、軌跡獎、世界奇幻獎提名,也榮獲2006年詹姆斯‧ 提普奇獎、2008年「創神文學獎」。瓦倫特的故事風格別具一格,不受任何框架拘束,熟稔經典又顛覆典型的說故事技巧,在眾多奇幻和青少年文學殺出一條血路。而以精雕細琢的詩意文字和實驗性的結構見長,她的故事瓦解一般閱讀習慣,拋出讓孩子瞪大眼睛,成人腦神經空白的趣味跳TONE情節,偶爾也融進格外危險陰森的元素,多重層次的情節交雜著連成人也不寒而慄的深意,一面提高作品的可讀性和文學性,也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充滿娛樂性。

她善於利用童話和神話素材,輔以後現代、超現實與結構精巧的佐料,烹調出美味可口的奇幻故事。在她手上,無數童話和傳說獲得成長和蛻變,而《雪后》是她最愛的童話,也被改編成小說發表在網路。和無數台灣年輕的作者一樣,部落格是瓦倫特發揮想像力和影響力的基地,收藏她的故事或日常生活趣事和議論。她也喜歡在網路和讀者互動,甚至曾以競標的方式來讓讀者為作品裡的角色命名。

瓦倫特寫精巧的詩、犀利的評論和優美的散文;精於希臘文和古典文學研究;曾是算命師、電話推銷員、家庭教師、圖書館員、酒保及數據統計員,穿梭於各種文體與職業,她擁有豐沛的創作沃土,這些再加上營業稅,便成為奇幻作家。然而年輕的瓦倫特有過掙扎和苦惱,「成為奇幻作家」的旅程沒想像中容易。在大學主修古典文學,長期浸潤於學院派正統教育,她一度認為寫實小說(realism)在文學體裁裡應該勝過奇幻(fantasy),也更加正式。然而推出首部長篇《The Labyrinth》起,「黑暗童話」或「奇幻小說」標籤卻陰魂不散尾隨在後,對瓦倫特來講,不啻是一場打擊。她希望自己是無法被定位的跨類型作家,而非「奇幻作家」。丈夫的開導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直到受邀至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Convention)盛會,親眼見到這麼多敬佩的作家及對奇幻懷抱熱情的人,深受感動的瓦倫特才終於放下自己的成見。

為什麼奇幻就不寫實?在魔法世界發生的一切,浸淫其中的人物和經歷的人生,與埋藏了隱喻、秘密、美好或憂傷的種種,為何就不夠真實?她的作品擁有會說話的動物、古怪的巫婆、身為酷兒的天使(儘管天使沒有性別)或一些怪物,這都是她喜愛撰寫也樂於閱讀的題材,魔法或架空世界的寫實並沒有比現實更加缺少,創作的可能卻更遼闊廣大,而那麼多偉大的作家、讀者懷抱熱情和希望來擁抱這項體裁,最不樂於被歸類和定位的她,為何反而對「奇幻」有所偏見?

仔細檢視和反省自己的創作題材和閱讀口味,瓦倫特知道自己是一名奇幻作家。她熱愛這項體裁也聆聽到寫作的初衷,她極度渴望為這個世紀撰寫新的童話,同時傳承過去美好、如同流金一般閃閃發光、不容被遺忘的神話。對她來講,這個時代已經太久太久都沒有新的童話了,無論是「黑眼圈系列」(馥林文化)或《2018740733285》(繆思文化),都是她試著為這個時代的大人和小孩帶來、屬於新世紀童話的滋潤──儘管十分古靈精怪,有時陰森危險,必須上緊腦袋裡的發條、吹掉覆蓋童心的一層灰塵,才跟得上她的腳步。

*文中凱瑟琳‧M‧瓦倫特照片,由繆思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