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08.16
拿回「實現的詮釋權」--恩佐導讀《阿夢的故事》
文/恩佐(作家)
要勇敢的逐夢,不在於牢記激情的精神標語,不在鐵了心的豪賭一場。而在於勇敢的為「實現」兩個字,下一個屬於自己的詮釋。
如果說我作《阿夢的故事》是因為有甚麼夢想,就是想把「實現的詮釋權」重新拿回自己手中。
這本書我用了七個角色,這裡頭有六位是不符合人們所謂的成功。但他們各自「實現」賦予了一些價值。
「實現的詮釋權」。只有拿回這樣的權利,我們方能勇敢的造夢,勇敢的逐夢,方能為自己的人生下一個不凡的註解。
突變成獅子的鋼琴少年想要實現自己的音樂夢,他首先得改變這個世界對於獅子的認定。但他輸了。
萬念俱灰的他幾乎要順著世界的認定,成為不折不扣的野獸。但後來他接受生命為他開啟的另一扇小窗。
即便最後舞台,與他想像的完全不同,即便他只能對牛彈琴。
但牛與人在這裡作了一種翻轉。
不曾見過獅子的牛群反而能夠單純的聆聽,並將獅子的琴聲幻化成另一種美好帶給這個世界。
人無法掌握生命的變數。也無法扭轉他人的觀點。 但就算是個變形的實現,這一個實現有沒有價值?
阿夢以為人們終於了解了他的夢想,但人們認同的其實是他的成功。
這個事實讓阿夢離開了人群的簇擁,讓他想起自己的初衷。
天空的盡頭從來才是阿夢想要的「實現」。他最後想做的,就是把「實現的詮釋權」從人們手中再拿回來。
故事的倒數幾頁,我畫了幾個小夢開始學著爬樹,這個畫面是在反問我們自己。阿夢經歷了父母朋友的責罵與輕蔑,但最後能讓他們看重的原因是甚麼?
而當我們也開始模仿著台上的某位大夢時,我們真正渴望的也是天空的盡頭?還是那一對叫做阿名與阿利的翅膀?
這樣的動機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它讓我們開啟的一場目的偏移的旅程。我們走的很用力也許會到,但更多時候是受困在迷霧中。
最後當我們得不到這個附加價值時,我們否定了這個夢想,也否定了一切。
鳥人想點出的就是這一件事。
故事裡的人們放棄了鳥人,因為他們想要的只是消遣並不是飛翔。然而如果鳥人意謂著一個夢,這些人將永遠無法從鳥人身上獲得什麼?
只有真心想要知道答案的人,只要真心而單純的想要追求一件事。那件事就能讓你獲得。
那獲得並不是附加的,是蘊藏於事物本身更大的寶藏。
我們說「人心險惡」,這四個字對比夢想似乎是惡魔與天使,但我覺得他們彼此息息相關。
如果你的夢曾被無情的壓榨,那是因為壓榨你的人也想實現自己的。
「自私的大猩猩」篇採雙軌的方式來說故事,單就口白來看大猩猩似乎真有點不近人情,但附上了圖畫,你會看到事情的真相。
這樣的對比是提醒我們在夢想裡不要只看到自己。
因為這讓我們容易掉入"我即正義"的想像裡,但夢想絕不是場世界與我為敵的抗爭。
要知道人的夢能實現,經常是無數他人的犧牲。所以有必要的話,我們也應該犧牲自己的夢去成全他人。
夢想最矛盾的地方,既是一種自我生活的實踐,又是一場與世界交換的過程。想從世界拿走多少,就得掏出多少自己來交換。但有沒什麼是你永遠不肯交出去來的。
故事裡的魚男願意被全世界否定,以交換能夠活在自己想望的人生。
這個夢沒有悲壯,沒有大聲嚷嚷,只是有一點狼狽。但在魚缸之前,生命就完美了。
也許世界真有太多夢想被賦予高低貴賤,以致於有些夢我們連作都不敢。
但魚男那個被視為水平以下的夢想,在他人看來毫無價值。在自己看來,卻活得比任何人都明白。
某天我在一間水族館裡,一隻花色漂亮卻價格不斐的青蛙就與我隔著一道玻璃。
買?不買?在牠面前我猶豫了好一陣子。
我想像牠他到底聽了多少人的猶豫不決才會出現在我面前。我計算他帶來的樂趣與我付出的金錢最後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說我作《阿夢的故事》是因為有甚麼夢想,就是想把「實現的詮釋權」重新拿回自己手中。
這本書我用了七個角色,這裡頭有六位是不符合人們所謂的成功。但他們各自「實現」賦予了一些價值。
「實現的詮釋權」。只有拿回這樣的權利,我們方能勇敢的造夢,勇敢的逐夢,方能為自己的人生下一個不凡的註解。
《獅子的琴聲》
突變成獅子的鋼琴少年想要實現自己的音樂夢,他首先得改變這個世界對於獅子的認定。但他輸了。萬念俱灰的他幾乎要順著世界的認定,成為不折不扣的野獸。但後來他接受生命為他開啟的另一扇小窗。
即便最後舞台,與他想像的完全不同,即便他只能對牛彈琴。
但牛與人在這裡作了一種翻轉。
不曾見過獅子的牛群反而能夠單純的聆聽,並將獅子的琴聲幻化成另一種美好帶給這個世界。
人無法掌握生命的變數。也無法扭轉他人的觀點。 但就算是個變形的實現,這一個實現有沒有價值?
《阿夢的故事》
如果獅子的失敗是來自不被了解,那麼成功會不會也是一種美麗的誤會?阿夢以為人們終於了解了他的夢想,但人們認同的其實是他的成功。
這個事實讓阿夢離開了人群的簇擁,讓他想起自己的初衷。
天空的盡頭從來才是阿夢想要的「實現」。他最後想做的,就是把「實現的詮釋權」從人們手中再拿回來。
故事的倒數幾頁,我畫了幾個小夢開始學著爬樹,這個畫面是在反問我們自己。阿夢經歷了父母朋友的責罵與輕蔑,但最後能讓他們看重的原因是甚麼?
而當我們也開始模仿著台上的某位大夢時,我們真正渴望的也是天空的盡頭?還是那一對叫做阿名與阿利的翅膀?
《鳥人》
每個夢想都可能帶來附加價值,這個附加價值或許豐厚我們食衣住行或者滿足一點虛榮。但我們可曾懷疑自己想要的只這一種附加,並不是事情的本身。這樣的動機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它讓我們開啟的一場目的偏移的旅程。我們走的很用力也許會到,但更多時候是受困在迷霧中。
最後當我們得不到這個附加價值時,我們否定了這個夢想,也否定了一切。
鳥人想點出的就是這一件事。
故事裡的人們放棄了鳥人,因為他們想要的只是消遣並不是飛翔。然而如果鳥人意謂著一個夢,這些人將永遠無法從鳥人身上獲得什麼?
只有真心想要知道答案的人,只要真心而單純的想要追求一件事。那件事就能讓你獲得。
那獲得並不是附加的,是蘊藏於事物本身更大的寶藏。
《大猩猩》
我們說「人心險惡」,這四個字對比夢想似乎是惡魔與天使,但我覺得他們彼此息息相關。如果你的夢曾被無情的壓榨,那是因為壓榨你的人也想實現自己的。
「自私的大猩猩」篇採雙軌的方式來說故事,單就口白來看大猩猩似乎真有點不近人情,但附上了圖畫,你會看到事情的真相。
這樣的對比是提醒我們在夢想裡不要只看到自己。
因為這讓我們容易掉入"我即正義"的想像裡,但夢想絕不是場世界與我為敵的抗爭。
要知道人的夢能實現,經常是無數他人的犧牲。所以有必要的話,我們也應該犧牲自己的夢去成全他人。
《魚男》
有夢的人常說自己不被理解,但看似無夢的人有何嘗不希望取得世界的諒解?夢想最矛盾的地方,既是一種自我生活的實踐,又是一場與世界交換的過程。想從世界拿走多少,就得掏出多少自己來交換。但有沒什麼是你永遠不肯交出去來的。
故事裡的魚男願意被全世界否定,以交換能夠活在自己想望的人生。
這個夢沒有悲壯,沒有大聲嚷嚷,只是有一點狼狽。但在魚缸之前,生命就完美了。
也許世界真有太多夢想被賦予高低貴賤,以致於有些夢我們連作都不敢。
但魚男那個被視為水平以下的夢想,在他人看來毫無價值。在自己看來,卻活得比任何人都明白。
《食人魔》
食看似很黑色故事,但發想卻來自一個輕鬆的生活事件。某天我在一間水族館裡,一隻花色漂亮卻價格不斐的青蛙就與我隔著一道玻璃。
買?不買?在牠面前我猶豫了好一陣子。
我想像牠他到底聽了多少人的猶豫不決才會出現在我面前。我計算他帶來的樂趣與我付出的金錢最後到底值不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