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2.08.17

小野的童年、土地、奇幻

文/李亞(作家、小野女兒)
我不確定現代人聽到「小野」這個名字,想到的會是什麼。在那個人手一本本地名家小說散文的美好年代,聽到小野,不外乎會說:「《蛹之生》《試管蜘蛛》嘛,我學生時代看的。」現在回頭看小野早期的成名作品,發現他其實是那個時代的九把刀,情節裡充滿了屬於七○年代的青春與熱血──籃球打得嚇嚇叫的男主角,體弱多病、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女主角,才華洋溢、溫柔體貼的情敵,菁英匯集、勾心鬥角的實驗室……,專寫那種會讓人邊罵芭樂、同時又愛不釋手的校園小說。

想到小野,無論是想到那個年輕又幸運的明星小說家、熱血沸騰的台灣新電影推手、形象清新的家庭散文作家、或是後來的「資深媒體人」,在我心目中,小野一生只為了一件事情而糾結,那就是身為非主流的外省第二代客家人,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複雜情感。從小在艋舺長大,玩最草根的遊戲,念只會說台語的小學,但父親卻用家鄉話,叫他要擁有高學歷,做個忠黨愛國的公務員。童年時家庭教育和環境教育的極端衝突之下,帶給小野難以言喻的困惑感、刺激與創傷,小野於是變得比任何人都還想要去釐清,「台灣文化」究竟是什麼面貌。

順帶一提,小野是我的爸爸。從小,我就認為他試圖要讓我們瞭解的東西,很難懂又很枯燥;當我剛上小學,問他我們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的時候,他沒給我答案,只是講長長的歷史給我聽。他更喜歡講他童年的遊戲,還有小學時候發生的趣事,好像那是他經歷了這麼多之後,仍然最記憶猶新的事情。

不知道是一種反彈還是補償,我對歷史特別無感,對事物的演變和來龍去脈始終提不起一絲興趣,我喜歡幻想科學、魔法奇幻這樣的題材,而爸爸會說那是我們這代特有的「輕」。他不看《哈利波特》,還故意在我們到手新的一集,還沒開始讀的時候,一直丟出從別人那兒聽來的雷,搞得我們氣急敗壞,之後還淡定地說:「真不知道你們這代讀小說的樂趣在哪裡,提前知道結局,會有什麼影響嗎?」他不懂奇幻小說,我也認為那是他絕對不會去觸碰的創作領域。

但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潛移默化之下,有一天,爸爸就突然開竅了。他終於知道奇幻、科幻和散文、羅曼史一樣,都只是一種文體而已,只要有中心思想,用哪種文體來表現,則只是適切性的問題。同時,他也發現,那些在他童年時光裡,留下深刻痕跡的種種恐懼、神秘、期待與節慶的感覺,非常適合用奇幻小說的形式來記錄。因為在孩童的眼中,所觀察到的大人的黑暗,對環境的困惑,每一種新奇又害怕的初體驗,不都是充滿危險、刺激又奇幻的氛圍嗎?

於是他開始寫一本叫做《魔神摸頭》(東村)的小說,這也是他第一次先想到書名的作品。「魔神」也就是台語說的「魔神仔」,被「魔神仔」摸到頭了,就有點像是日本人說「神隱」的意思,時空背景其實就是伴他成長的艋舺。他一提筆就寫得非常起勁,但就像許許多多由於取材太過私密,寫到一半就忽然想放棄的作品一樣,《魔神摸頭》在寫了三萬字之後,就被爸爸放到一旁「神隱」去了。

許多年後,在家人和出版社的鼓勵下,爸爸才終於把《魔神摸頭》完成,這是他人生中起頭得最快,拖得最久,寫得最被動,而完成後又最感動的一部作品。一切都只是因為,這部小說,寫得就是這輩子糾纏他最深的、也是唯一的土地情結。

*文中小野照片,由東村出版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