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09.13
《下一個天亮》裡存著光亮,撫慰人心!
文/林盈志(大塊文化主編)
在兩年半前我第一次接觸到徐嘉澤的作品,那時是受託寫一篇介紹他作品的文章,我很仔細地把徐嘉澤當時的三本小說集讀過,感受到他的企圖,也驚訝於他鍛鍊寫作的勤奮態度。後來有機會和他碰面時,我問他怎麼有時間可以寫那麼多作品,畢竟他還有擔任教師的工作,他謙虛地說沒有啦,是有靈感才寫。
有一次碰到改稿子時,他忍不住說:「雖然修改作品很重要,但我現在腦子裡有一個超棒的故事,好想好想把它趕緊寫出來。」果然,他就是那種很難得遇見的靈感泉湧的創作者,腦袋裡的故事一直跑出來,不趕緊寫怕會把腦袋裡的儲存空間塞滿。
之後我跟嘉澤邀稿,他也沒說什麼,就在今年過年前他把兩部長篇小說的稿子寄給我。他要我看一看,說很緊張。我也很緊張,因為新作和他之前創作的主題很不一樣。我慎重地選了一黃道吉日把稿子印出來跑出辦公室到喜愛的咖啡廳裡讀稿,怎知才讀到第二章,我就淚湧不止,只好趕緊收拾收拾逃出咖啡館,跑回辦公室給嘉澤寫信說,拜託你,請讓我出版這兩部小說。
後來我們就慢慢討論內容,調整結構,把第一部小說給做出來。嘉澤是非常棒的創作者,可以和編輯理性地討論作品,有好的結論就趕緊回去調整,把作品添補修飾得比初稿燦爛許多,這是一個編輯無法再苛求更多的美好際遇。
《下一個天亮》充滿了創作者的自覺與誠意、企圖與使命、故事與熱血,就像我同事為了搶先讀而自願幫忙校稿,讀完後她說:「小說裡存著光亮,特別撫慰人心。」也像推薦者紀大偉教授說的:「在苦悶的黑暗時代,抽打出一道道有光的所在。」
有一次碰到改稿子時,他忍不住說:「雖然修改作品很重要,但我現在腦子裡有一個超棒的故事,好想好想把它趕緊寫出來。」果然,他就是那種很難得遇見的靈感泉湧的創作者,腦袋裡的故事一直跑出來,不趕緊寫怕會把腦袋裡的儲存空間塞滿。
之後我跟嘉澤邀稿,他也沒說什麼,就在今年過年前他把兩部長篇小說的稿子寄給我。他要我看一看,說很緊張。我也很緊張,因為新作和他之前創作的主題很不一樣。我慎重地選了一黃道吉日把稿子印出來跑出辦公室到喜愛的咖啡廳裡讀稿,怎知才讀到第二章,我就淚湧不止,只好趕緊收拾收拾逃出咖啡館,跑回辦公室給嘉澤寫信說,拜託你,請讓我出版這兩部小說。
後來我們就慢慢討論內容,調整結構,把第一部小說給做出來。嘉澤是非常棒的創作者,可以和編輯理性地討論作品,有好的結論就趕緊回去調整,把作品添補修飾得比初稿燦爛許多,這是一個編輯無法再苛求更多的美好際遇。
《下一個天亮》充滿了創作者的自覺與誠意、企圖與使命、故事與熱血,就像我同事為了搶先讀而自願幫忙校稿,讀完後她說:「小說裡存著光亮,特別撫慰人心。」也像推薦者紀大偉教授說的:「在苦悶的黑暗時代,抽打出一道道有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