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10.04
一本行人的城市觀察筆記
文/林芳如(行人文化編輯)

取書名這件事,也是世界上可以將人逼向臨界點的其中一個方法,而這本也只不過一百啷噹頁的小書,書名就竟然出奇的難取。若不是太過八股,就是戳不到重點,不然就是太冗長太嚴肅,完全偏離本書簡單輕鬆又好玩的旨趣。既然原書叫做urban code,那麼書名直譯未嘗不可,簡單明瞭又切中主題;但只有「城市密碼」四個字,讀者一定摸不著頭緒,所以一定得再加個副書名來說明才可以;於是趁總編頭痛無法好好思考時,眾人決定「觀察城市的100個場景」一句來輔助說明,又趁總編外出不在的時候,眾人又決定書腰以「一本行人的城市觀察筆記」為主標,事情就這樣終於決定了下來。
為何選擇出版《城市密碼》?
城市密碼雖然是以紐約蘇活區為主題,作者卻是德國人,輕鬆的筆調與簡單的文章架構──一則短文搭上一小幅約3cm*3cm的手繪圖,文字與圖畫皆精準的表達出作者對蘇活區的觀察:建築物的設計、人行道上的活動、商家與街道規劃之間的關係、行人與攤販間的互動……等,一百個城市景致,無一不是影響城市運作的關鍵;而作者也提醒我們,不只這一百個景致,城市裡還有在這一百個街景之外的活動等著我們觀察;每個人所在的城市都不同,台北、巴黎、東京,北京、倫敦、羅馬;每座城市都隱藏著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則,城市要運轉,這些規則必不可或缺。《城市密碼》闡明了城市並不是死板無生命,因為人的聚集與活動,讓城市擁有自己的一套語言,進而形塑出自己的性格與特色。
《城市密碼》的製作,尤其是書封有諸多細節。打從一開始,就決定裝幀方式得特別一些。因此選擇錶黑布、燙字,但是,書名是螢光亮眼的特別色,而黑布無法燙上特別色。又設計上有許多白色字,若是黑布為底,白字似乎只能選擇昂貴的絹印。這下可怎辦才好──無論在成本或是技術上,顯然黑布都行不通,但若這本書不以黑色為主色調,換成其它紅色綠色灰色隨便一種顏色都相當的奇怪,基本上,以黑色來呈現蘇活區城市的調性,這點眾人不曾有疑慮。人家說山不轉路轉,只好使出另一種方法,以白布刷上黑色,白色字以鏤空處理,書名則可以以特別色印刷,最後再打凹,增加觸感。這下,既可以保留特別色,又可以省去絹印的高成本。 這本小書就在9月出版,希望藉由此書讓大家重新體認城市,大部分人每天穿梭於其中,或也可試著找出二位作者從未察覺到的城市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