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2.10.08
培養親子共讀 創造孩子未來
文/編輯部

有鑑於此,小編這次要介紹讀者一些關於「閱讀習慣培養」的親子教養類書籍,因為書中會明白的告訴爸爸媽媽們,從小跟孩子的親子共讀互動,以及閱讀習慣的養成,對一個小朋友未來將有多大的影響。
很多父母常問:「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要幾歲開始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最恰當呢?」可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多親近書、愛閱讀。但是,閱讀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愛書人,必須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在《讓寶寶愛看書:0~3歲閱讀行為放大鏡》(信誼)一書中,即告訴讀者為0~3歲寶寶選書的重點與共讀技巧,像是「串聯故事與實際生活經驗」,比如說:你與孩子共讀時,看見主角親親,就興意盎然地問「寶寶會親親嗎?」「寶寶喜歡親誰呀……」藉由對話連結起孩子原先對親親的瞭解和故事內容,孩子就能更順暢地理解和評論內容,達到親子互動的用意。
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就說:「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兼具關愛和教育功能的最佳親子活動,不但能幫助孩子陶養理想品格、提升學習能力、建立閱讀習慣,更能讓孩子在父母專注而親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愛與關懷;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孩子最直接真誠的回饋。」所以她在《2015231379076》(時報)一書中,分享自己經由親身體驗和積極研究,提供實用技巧與私房書單,建議父母如何為孩子選擇理想讀物,培養一生的閱讀愛好。令小編十分佩服的是,她在書中寫到,七年來,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每天平均都為孩子唸一個小時的故事書,從來沒有一天間斷過。看來要養成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果真不能偷懶,唯有持之以恆才是成功的關鍵。
其實對孩子而言,他們要的不是多華麗、多美的詞句文藻,而是打動人心、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只要把故事說得好,抓注他們的注意力,孩子將會對故事中的角色投注自我幻想,並能開啟孩子的感受力、想像力及閱讀力。在《說故事的神奇教養力》(活泉書坊)一書中,作者王擎天同樣將自己的親子共讀經驗分享給讀者,他認為國小高年級至國中的階段,可以改由雙向的對話方式進行交流,拉近親子間的距離。所以在本書中,他特地規劃了每個故事後的教養透視鏡,讓父母可以藉由故事的內容與孩子進行探討,延展故事的教育意義。
研究指出,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讀寫啟蒙教育和成功的閱讀計畫,確實影響著孩子的心智發展,而3~8歲正是奠定孩子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關鍵期。然而,孩子不是從一出生,就有這樣自主閱讀的能力,「閱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學習,父母就是最直接的指導者,想要創造孩子的未來,就從親子共讀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