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2.11.16

有一天,當我與我的偶像蕭青陽同在一起……

文/李麗玲(遠流出版公司出版四部資深副主編)
知道「蕭青陽」的名號,應該是從一張張角頭音樂唱片封面開始,從陳建年的《海洋》,然後是巴奈的《泥娃娃》、恆春兮的《工商服務第2輯》……後來發現陳珊妮、豬頭皮、陳綺貞、楊乃文等歌手的唱片,也出自他的設計。這些唱片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封面視覺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抓住我的目光。這個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是怎麼創造出這些「勸敗」的視覺效果?更可怕的是,我居然在不知不覺間,買了那麼多同一個人的設計?

然後,「蕭青陽」忽然成了顯學,才發現他的得獎紀錄真是洋洋灑灑:2005年《飄浮手風琴》、2008年《我身騎白馬》、2009年《甜蜜的負荷》、2011年《故事島》這四張唱片,都分別獲得美國葛萊美獎唱片包裝設計獎提名;2011、2012年再分別以《故事島》與《75年後》兩度拿下IMA美國獨立音樂大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獎;2012年《不只唱歌吧》獲第23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哇,這個人應該可以直接登上「大師」和我的偶像寶座了吧?

當我終於有機會親自「拜見」這號厲害人物,懷著忐忑的心情,踏入工作室大門,就看到一個滿臉笑意、戴著棒球帽、穿著T恤和夾腳拖、一臉輕鬆地招呼我們的大男孩,「咦~這就是『傳說中』和葛萊美獎藕斷絲連、享譽國際的設計大師嗎?」這便是我對蕭大師的第一印象。

人生因緣果然奇妙,我不但改口叫他「蕭大哥」,也從單純的消費者和欣賞者的角色,轉而成為《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平裝)》(遠流)的編輯。出版這本書,是蕭大哥的心願,他在自己創作的上千張唱片設計,挑出102張唱片,細說隱藏在設計背後的故事,從1986年高勝美的《聲聲慢》開始,一直到今年9月拷秋勤的《發生了什麼事?》,這將近30年的時光,套句蕭大哥的座右銘,是他「得人如得魚的唱片人生」;對台灣流行音樂史來說,這本書不但是蕭青陽的個人設計史,更是彌足珍貴的歷史紀錄。

在唱片這一行,他能捕捉各色人性,結合他與這些歌手的互動,化為一張張各具特色的唱片設計。他設計的唱片,呈現的是人的故事,而音樂來自人。他用他的感性,為我們留住每個故事進行的瞬間,讓我們聆聽音樂的同時,也看到音樂成形的軌跡。

對我來說,在編校此書時,彷彿也在進行一場屬於我的青春時光「唱片追想曲」;當然,更大的收穫是,可以跟以前覺得遠在天邊的偶像蕭大哥名正言順地密切聯繫。但是,唉,我怎麼表現得一點都不像粉絲呢?我最常說的居然是:「蕭大哥,封面何時會做好?」「二校稿回很久了,今天可以修改好了嗎?」無論進度已經多麼火燒屁股,蕭大哥總也能維持他身為藝術家的優雅,一派輕鬆自在,甚至完全無視我的氣急敗壞,很認真地從他收藏的一堆黑膠、CD唱片中,翻找出他覺得最適合當下聽的音樂,開心地說:「這時候來聽這首歌最好了!」(可惡,想用這招緩兵之計讓我忘記催稿大任嗎?)……

蔡康永在《有一天,寶寶》裡有一段話:「如果你喜歡了一位偶像,請你一定要為他寫一些文字,不追求華美,不強求確鑿……零零碎碎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別讓心情在歲月中灰飛煙滅,雲消霧散。不求深刻,但求簡單,記下活在你的世界中的他。」如果真有所謂「秘密法則」,我想,我應該算是簽中「頭彩」了吧?我不但有幸參與這本書,還得以與偶像如此接近,並且「一同老去」,更為此寫下「活在我世界中的他」。這樣的機緣,人生難得幾回?

*文中蕭青陽照片,由遠流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