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者,生者與死者的橋樑,原本已被死亡分隔成兩個世界的人能有一次相見的機會。一個人一生只能行使一次會面,委託人提出申請,使者代為傳達,若死者願意,委託便成功。同時,死者也把唯一的一次用掉。見面是月圓之夜,整個晚上到清晨七點是見面的時間,所有雙方未竟的話語都可在這一夜獲得圓滿,若是見面卻依然梗在心頭,恐怕只是徒留遺憾。
小說分別由四個委託故事與使者自己的故事串連而成,隨著故事上場、下場,使者自身的故事也隨之慢慢成形,其中交錯的各樣情感,在小說敘述中輝映閃現,無法忽視,甚至閃躲,刻劃的是人性是深沈的,表面上見面的理由僅為理由,無論如何就為得一個相見。
倘若使者能夠讀心,或許會知道每個委託人的複雜心思但因為使者只是一般人,一個十七歲,年幼因為家庭兇案而失去雙親的少年,在人生的路途他仍困惑、遲躇徘徊,身為使者的使命也還在見習,在此,我們在各段委託故事表面所能夠透悉的是委託人本身的心思與意念,我們知道的是這一個生者與那一個死者發生的心理糾葛。
然糾葛未必是壞事,相見也未必是好事,若說相見是為了確知好友是否對自身有瞋怨心,不如不見,若說相見是由於對母親最純粹的眷戀,相見是最好的,又如果相見是要確認失蹤愛人是否已不在世,這樣的會面必然會是揪心的。或者見面只因為那是你生命途中一場悸動與溫暖,見面又是為了告別,或許這場會面就是最值得期盼的,就算你只是死者千萬粉絲的一個。
可要知道,死者答應相見時,他也已經用去自己唯一的一次機會,必定他們答應相見也會有他們本身的心思,只是我們並不那麼知悉,只能單從會面時的互動了解些許。少年使者步美一如我們,從委託的開端到結束,也僅是懵懂地摸索各段故事背後的情感。
使者的身分是特殊的,在牽線生死兩隔的人們,難免不會深陷其中,難免不會有所困惑,但終究也是因為自己本身的迷茫而想從各種困惑裡理出條路,誰能告訴他,他要怎麼面對家庭悲劇的真相,可以見父親詢問為什麼殺害母親嗎?可以問母親她死前與父親究竟有何爭執嗎?可腦海總是閃現與父母最快樂的時光,究竟要不要與父親或母親見面?他們又是否願意見他?
這些困惑與解答,都在小說最後一部分關於使者的故事裡得到我們想知道的,最精采的部份或許還是在步美對奶奶提出的種種疑問,以及他的推論,必須要說那樣的推論,是讓我深深感動的,我們能擁有的是步美回憶裡的溫暖,看到的是他父母恩愛的燦笑,奶奶那又驚又喜又深獲安慰的神情,使者身分的傳承,家庭關係的發展,無論如何都是愛的傳達,那極致的溫柔情感,是滲入讀者心裡最深的感動。
從第一段委託到最後一段委託,使者與委託人的關係越形緊密,從一開始只是照本宣科念著使者手冊的少年,到與同校的委託人嵐的交談,甚至到後來那為急著跑到咖啡廳找到那為遲疑不知是否該與逝去愛人見面的土谷先生,步美也漸漸地變得不同了。
作者?村深月這樣的鋪排將最後步美的故事推向全書最高潮,每段故事就不僅僅只是委託與受委託,為生者與死者牽線的故事了,漸次轉形為情感的牽扯糾結。這難道不正是人與人關係的書寫嗎?雖然我們總會了解人心是最難理解的,看似親密的人卻猶如隔著牆般,彼此猜不透對方的心思,可是就算如此,也依然無法否定正因為這樣細密的人性,才是牽引人與人關係的糾纏,是愛、是執迷、是惡意、是道別、是理解,是想在對方身上尋找答案。
透過?村深月的情感書寫,我們在微風中感受到人類最綿密的情感關係,我們或許就是使者,在各段故事裡跟著各個角色情感糾纏,最終在步美的想法裡獲得最為溫柔的撫慰,那便是愛。因為愛使人溫柔,因為愛有了為了對方設想的萬種理由,因為愛而有的溫柔讓步美理解父母悲劇背後的真實面貌,也因為這樣的溫柔,再回頭探尋那幾段委託故事才有了更深切的體察。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2.11.23
苡芃的讀思記事
文/苡芃
我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在寫部落格文章,不過類型有點繁雜多樣,這幾年來開始思考應該要把我最愛的活動,也就是閱讀,與世界分享,於是便新創了這個部落格專門書寫我的閱讀思考過程,留下足跡。部落格之所以會取名為「苡芃的讀思記事」,其實很簡單,就是我想記錄下我讀、我思的過程,記憶難免淡化,留著一點記錄總是好的,有時回顧一下自己過去所思所寫,能夠回憶起當下的心境與閱讀感受。
從小就愛看書,不過我想比起看書我更愛藏書,我喜歡擁有書本的感覺,通常喜歡的作品有不同的書封,我都會一併收集,因為會讓我萌生幸福的感受。近半年來在蒐集一種獨特切割書頁的書籍(deckle edge),這種類似手工切割書頁的書籍非常深得我心,不怕割傷手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擔心書側不小心撞凹等等狀況,比較可惜的是,中文市場似乎還沒有這種書頁書籍的生產,否則我肯定會買來收藏。我一直都有在收藏書籍,會收集喜歡作家的作品,例如第一版第一刷,就算他們可能到現在還是不大受歡迎,但是收集到他們第一版第一刷,甚至有簽名的版本都會讓我開心好一陣子。
基本上我不是那種一般我所接觸到的惜書人,因為閱讀習慣的關係,我習慣在我閱讀的任何書上記上筆記、評論、畫線,甚至螢光筆都不介意,對我來說,閱讀時若是需要小心翼翼地怕弄髒、要保持如新書般的潔淨,會讓我心思混亂、無法思考,我喜歡寫筆記,記下自己的想法與評論還有喜歡的句子引用。
由於目前還在法律專業上打轉流浪,喜歡的作品題材多半與法律相關,加上身邊朋友的影響,我對醫學驚悚的題材非常有興趣,但經典文學多數還是我永不改變的喜好。最近喜歡及正在閱讀作品是Scott Turow的《無罪的罪人》、一本關於女巫審判的書籍《獵殺女巫》、以及一本已經絕版的好書《愛無國界》,這本書非常非常推薦大家找來讀讀,關於Partners in Health醫療非營利組織的召集人Dr. Paul Farmer 在海地行醫的傳記,作者是普立茲獎得主Tracy Kidder,文筆非常好。
我自己平常的休閒除了買書以外,就是跳舞以及跟好友及同學在學校附近逛逛小店,有時會買些彩妝品犒賞自己,想讓自己有腦袋唸書也有臉蛋見人(笑),另外有多一點時間時會為了一些重要的需求到處拍照,目前希望能夠拍出讓花錢買相機送我的人覺得沒浪費錢的照片。
從小就愛看書,不過我想比起看書我更愛藏書,我喜歡擁有書本的感覺,通常喜歡的作品有不同的書封,我都會一併收集,因為會讓我萌生幸福的感受。近半年來在蒐集一種獨特切割書頁的書籍(deckle edge),這種類似手工切割書頁的書籍非常深得我心,不怕割傷手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擔心書側不小心撞凹等等狀況,比較可惜的是,中文市場似乎還沒有這種書頁書籍的生產,否則我肯定會買來收藏。我一直都有在收藏書籍,會收集喜歡作家的作品,例如第一版第一刷,就算他們可能到現在還是不大受歡迎,但是收集到他們第一版第一刷,甚至有簽名的版本都會讓我開心好一陣子。
基本上我不是那種一般我所接觸到的惜書人,因為閱讀習慣的關係,我習慣在我閱讀的任何書上記上筆記、評論、畫線,甚至螢光筆都不介意,對我來說,閱讀時若是需要小心翼翼地怕弄髒、要保持如新書般的潔淨,會讓我心思混亂、無法思考,我喜歡寫筆記,記下自己的想法與評論還有喜歡的句子引用。
由於目前還在法律專業上打轉流浪,喜歡的作品題材多半與法律相關,加上身邊朋友的影響,我對醫學驚悚的題材非常有興趣,但經典文學多數還是我永不改變的喜好。最近喜歡及正在閱讀作品是Scott Turow的《無罪的罪人》、一本關於女巫審判的書籍《獵殺女巫》、以及一本已經絕版的好書《愛無國界》,這本書非常非常推薦大家找來讀讀,關於Partners in Health醫療非營利組織的召集人Dr. Paul Farmer 在海地行醫的傳記,作者是普立茲獎得主Tracy Kidder,文筆非常好。
我自己平常的休閒除了買書以外,就是跳舞以及跟好友及同學在學校附近逛逛小店,有時會買些彩妝品犒賞自己,想讓自己有腦袋唸書也有臉蛋見人(笑),另外有多一點時間時會為了一些重要的需求到處拍照,目前希望能夠拍出讓花錢買相機送我的人覺得沒浪費錢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