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2.11

無心的一句話,最傷孩子的心

文/陳鳳如(采實文化主編)
在公車上或其它公共場合裡,常會不時看到媽媽抓狂怒罵小孩:「你為什麼不能乖乖坐著?我要叫司機把你趕下車喔!」「我沒有你這樣愛哭的小孩!」小孩一邊走路、一邊大哭的情景。小編當下的疑問是:那孩子真的做了很嚴重的事嗎?看完《媽媽一定要知道的關鍵33句話》之後,小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作者谷愛弓認為訓誡孩子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他們犯同樣的錯誤(在公車上跑來跳去),因此必須很明確告訴他們「為什麼不可以那麼做」的理由(很容易受傷喔)。跟小孩說「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更是否定他的人格(孩子只會覺得我很愛哭、我好沒用),孩子不會去懷疑媽媽說的話,反而會全盤接受,並且持續做出媽媽期望的行為(變得軟弱、沒有自信心)。這對孩子來說,只會阻礙他們成長,並不能為他們帶來正向的幫助。由此可見媽媽對孩子說的那「一句話」,是多麼重要。

前幾天小編和姐妹們吃飯,同行的還有一位可愛的五歲女孩,在用餐的過程中,我朋友指著餐點問她的孩子說:「筱羽老師,這個是什麼蔬菜呀?」女孩說:「紅蘿蔔。」接著便非常得意地一一告訴媽媽其他的蔬菜名。接著我朋友再以驚訝的表情說:「哇,妳好厲害喔!」只見女孩有點害羞,又充滿活力地繼續跟媽媽說下去,畫面真是溫馨、令人愉悅。

作者提到與孩子對話時,要以「名字」來稱呼,比起叫孩子「哥哥、妹妹」,「名字」才是最直接的語言,聽到父母叫自己名字,孩子才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另外,將孩子當成「老師」看待,可以增加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詢問孩子時記得「口氣誇張一點」,媽媽表現出明確的喜怒哀樂,也能讓孩子的情感變得更豐富。

父母開口前,請務必三思──用「啟發性提問」取代指責

「為什麼你又打翻果汁了!?」不如將這一句話改成:
「你覺得怎麼樣才不會打翻果汁呢?」如此一來,孩子才會去思考「下次怎麼做,才不會打翻果汁」,而不是一直找藉口推拖。

其實,孩子需要的東西很簡單。父母簡單的一句話,影響力卻很大。12歲前是孩子人格養成及智商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書作者列出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鬥志、走出低潮、虛心反省的「一句話」,不僅能影響孩子,也能影響父母,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人生。該「說什麼話」,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不再自卑,是父母都要重新學習的一堂說話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