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3.03.04
311屆滿兩年之際 理性看待核四爭議
文/編輯部
其實小編覺得,無論反核與否,國人都應該記取這個震撼全球的悲傷日子,因為任誰都無法想像,地震、海嘯、核電廠事故這些災難竟然真會發生。故在311屆滿兩週年之際,小編要來跟國人介紹一些關於311及核電的書籍,學習關於核能的知識,理性看待核四爭議。
自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地震、海嘯、核電爆炸事件以來,闡述關於311的書籍不勝枚舉。《2015480057695》(麥田)一書可說是對日本311浩劫最完整的一本「社會紀錄」的書。作者陳弘美從東京深入災區當志工,採訪災民、地球學專家、海洋學專家、全日本核電訴訟律師團團長,以及有「電視新聞天后」之稱的主播、強行進入禁區救動物的女人等,將311以來的劫難、真相、人民的心聲、志工的愛和全國如何面對這場浩劫完整收錄成書,記錄這個最原始的天災結合最先進文明的核災一年來的點點滴滴──天災機率人人平等,我們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同樣是災區,為什麼有個小漁村無人傷亡,有些地方卻連家人的屍首都找不到、為什麼核電在日本是兩大禁忌話題之一……等等,在311屆滿兩年之際,讀來更加發人省思。
此外,3月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也出版《東京故事311》(大田)一書,書中收錄共四十五篇文章,其中有十三篇是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以前寫的,其它則是以後寫的,主要記錄在大地震前後的三、四年時間裡,日本社會處於甚麼樣的狀態。透過文章,讀者將發現,雖然日本國家社會面對的問題很多而且很大,但是多數日本人還是樂觀地一天一天過著日子。像是,她在書中寫下:「三月十一日以後的日子,我都借用中國人的生活智慧過來的。中文諺語如『好漢不吃眼前虧,好馬不吃回頭草』或者俗話如『』有得則有失』等都幫我起了很大的作用。當面對巨大困難的時候,關鍵在於擴大視野,告訴自己:世上除了眼前的現實以外,還會有另外的可能性。在具體的生活層面上,則要把房子打掃乾淨,然後每一頓飯都吃得好,以便把日子過得有尊嚴,到了時候不會有遺憾。」這樣的精神,很值得學習。
全人類活在核電的世界已有半世紀之久,核災的機率雖低,但是一旦發生就會波及到每一個國民,因此要不要與核共存,和參政權一樣,每一位國民都應該以自己的思考判斷,而非人云亦云,或是被國家、專家所壟斷。所以小編認為,透過閱讀相關書籍的閱讀,可以讓我們對核電及其對人類的影響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