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3.03.08
簡媜用文字搓一條繩索,渡生死長河
文/帖千函(印刻出版編輯)
《吃朋友》之後,簡媜與好友仍舊歡聚如故,佳餚、笑語,一樣說不完的故事,只是話題中多了醫院、掛號、保健品和告別式等關鍵字,不經意發現,有人頭髮白了,誰的臉上好像多了幾道皺紋,於是意識到「老了」,朋友如是,那「我」呢?書寫的欲念再次啟動,循著黑色夢境的寓言,她敏銳多感的散文眼睛看見「老」聲勢浩蕩侵門踏國而來——二○一七年,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二?三三年,台灣有機會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
「天地俱在,只是沸沸揚揚地老著」,她開始認真思考「老病死」議題之後,察覺白日在公園、街頭閒晃的多是老人:抖著手挑蓮霧的阿公、盛裝出門的老奶奶、在長椅呆坐的老翁、被外傭推著趕去參加「健康食品」說明會的輪椅族……,街成了老街,台灣變身老人國,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戰後第一批嬰兒潮,已經抵達六十五歲跨進老門檻,在他們之後的三、四年級生和五年級前段班也將被前推後擠地送進這條不可逆的輸送帶,她想像一群手無寸鐵、毫無準備的遊客突然被送進侏儸紀公園,「沒人敢問大門後是什麼光景?是囚室,每人穿一套病服?是寵物園,每人認養一頭孤獨獸?是四季如春的天堂分駐所,幫上帝擦宴客用的銀器?」除了老者,還有照顧者、侍病者、醫者、護士……,名為長壽的園區圈綁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一個社會。
幽默戲謔之中藏著苦口婆心的諍言,費時五年觀察、醞釀、構思、書寫,《2018551605085》(印刻)終於成書,不只是個人生命階段的追尋,更是對台灣亟需面對的老人議題投以全面性的觀照,也是她獻給一路相伴的讀者們,最珍貴的餽贈。她說:「昔時的青春悲愁如此純潔,都是真的,今日於沼澤叢林搏鬥這般認份誠懇,也都是真的。」
全書二十六萬字,皆是從人生現場拓印而來,每一瞬都勾動內心深處相仿的記憶,字字句句刻骨銘心。簡媜以書中書的形式寫一手帶大她的阿嬤,詳實記述至親晚年的身心變化,眼不能視,腿無能行,日常失序,回憶碎解,獨自踏上一條家人無法跟隨的路,老年的寂寞看不見盡頭,她與家人唯能藉著愛與幽默搓出的想像之繩,誘著阿嬤順著話語的牽引,短暫地返回如常的世間,聆聽幾聲笑語。閱讀至此,不知不覺笑了,然而,翻下一頁篇章,淚又默默流下,哭笑之間,悲欣交集,但闔上書頁,一股踏實感卻襲上心頭,慶幸自己活著,在人間。
最後的課題:死亡。向來是難以承受的,就算是高齡長者以為福氣的「壽終正寢」,當告別的時刻來臨,即便理智上能接受至親離世,視為其生命的一種完成,但情感上的失落與撕裂,仍難抹滅,仍需安靜躲回只屬於自己的心靈小屋,讓靈魂傾訴哀歌、止傷療癒。
寫作的短短數年之間,簡媜經歷四位親人離世、十一個熟識朋友家中長輩過世、六位好友罹患重病,她卻視作上天磨練的造化,是「不可思議的眾緣匯聚」,吞入喉頭的苦痛哀傷、告別時滾燙的淚水,藉由奇幻之筆飆舉向群星,與亙古的偉大心靈交會,她探訪低吟〈江城子〉的蘇東坡,順道碰見抱著骷顱的莊子,溜進《紅樓夢》出席秦可卿備極哀榮的喪禮,穿越至古希臘,只為一探蘇格拉底最後一日的從容平靜,又彷彿就站在但丁身旁,巡了一遍地獄與天堂。
何其有幸,我們得以受邀進入簡媜瑰麗多彩的文學小屋,在她以深刻生命因緣煉出的智慧寶石之前,企盼上天亦能成全此生的圓滿與無憾。
*文中簡媜照片,由印刻提供,攝影:Hohotai。
